《〔美國〕狄金森·我離家已經多年》經典詩文賞析
我離家已經多年
此刻立在門前
我不敢進去,惟恐
會有陌生人出現。
緊盯著我的面孔
問我為什么而來
“我遺落一段生活
不知是否還在?”
我有幾分畏懼
我難舍那以往
往事象大海翻騰
喧囂在我耳旁
我不禁吃吃發笑
我曾經歷過驚恐
從來不知退縮
竟畏懼一座門洞。
我小心插回門閂
我的手指微顫
生怕門又打開
使我無處躲閃
然后松開手指
謹慎得一絲不茍
然后捂上耳朵
象賊,喘息著逃走
(江楓 譯)
《我離家已經多年》寫于約一八七二年,這時詩人四十二歲。據資料記載,詩人一生離開艾默斯特鎮有七次,每次出訪時間都較短。從25歲開始就棄絕社交的狄金森,為什么說“我離家已經多年”呢?顯然她是在抒發她體驗到的想象中的情緒。抓住離家多年的游子回到家鄉,欲敲門而又怕敲門的一剎那內心波動來作渲染和鋪陳,并且寫得這么深刻而豐滿,簡潔而洗煉,正是詩人的獨到之處。
我離家已經多年了,而此刻我已回到我的家門前,我真有些害怕,害怕熟悉的人會以陌生人的面孔出現,第一節是實寫。緊接著第二節是虛寫她想象中故人的問和她的答。“我遺落一段生活/不知是否還在?”她是回來尋找她青春的夢幻和愛的美妙的。她對故土的一切也充滿深情。她畏懼地站在門前,欲進而又難進。多年的往事象大海的波浪翻騰在腦海,也在她的耳旁喧囂。此刻,她覺得自己好笑得很,經歷過那么多的驚恐與坎坷都從沒退縮,而現在卻害怕這故居的門洞?她立即開了門嗎?沒有。她想來想去,還是微顫著手指插回了門閂,捂上耳朵象賊一樣輕腳輕手地逃跑了。往事是那般地吸引著她,又象沉重的負擔壓抑著她,她那么懼怕去回溫往日那美麗而憂傷的夢。全詩就在這懼怕與回憶的交錯情意中,在實與虛生動具體的抒寫中,完成了一幅風蕭蕭故鄉回歸圖!并且在“往事象大海翻騰/喧囂在我耳旁”、“然后捂上耳朵/象賊,喘息著逃走”這般傳神的比喻和頗見功力的意象抒寫中建構了她栩栩如生的情感雕塑。詩人以直抒胸臆的方式來抒寫這種矛盾交織的情思和復雜孤獨的心態,寫得這么富于質感,好象有尺寸、色彩和聲音,而這么含蘊豐沛,令讀者不能不驚嘆她超人的敏感和駕馭語言的高超技巧。
《我離家已經多年》僅僅是寫她離家多年后回家時的感受嗎?或者說它表現的僅僅是那么一種“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的離情別緒嗎?由于使用的是具體生動而富有彈性的意象語言,它抒寫的情緒是繁復的、多變的、不平凡的。這不平凡與她不平凡的往事、不平凡的情感歷程是成正比的。思念愈深,畏懼感越強烈;離家越久,往事越活, 眼前景越奇幻,這就是相反相成的辯證法。然而這詩還有更深一層的象征意義。詩人并沒有離家多年的經歷,它抒寫的是一種人類普遍的心理狀態,也更是詩人想象中的一種內心體驗。那“門”,也許就是記憶之門。門里住著的是那美好可口的初戀,她那少女的青春和夢幻,她那難忘的多么鮮麗的日日夜夜。多年生活在平凡的家務勞動中,今天卻多么向往那昔日。可是她是那么深愛她的那些日子,她不情愿過多地打擾,所以她站在記憶之門前欲言又止,欲進未進,最后她終于在畏懼中逃走,逃到了現實生活中。這樣,她可以把記憶保存完好,使它永不褪色。
如果說詩作所表現的是人類精微細致的感情,那《我離家已經多年》正是以抒寫了其中豐沛的詩意美而取勝。如果說詩人是建造宇宙的工匠,那狄金森這首“活的”,“能呼吸”,“有生命的”詩建起了獨特而深邃迷人的情感宇宙。
(鄒建軍)
上一篇:〔美國〕金斯堡《我的晨歌》賞析
下一篇:〔英國〕布萊克《掃煙囪的孩子》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