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這兒的河岸和山坡上
樹林青綠,花卉美麗,
愿環繞城堡的小溪里
水流永遠清澈見底!
愛神最早在這兒展綠袍,
久久逗留著不忍離去,
因為在此地我與她分離——
我甜蜜的高原的瑪麗。
青翠的白樺樹笑得多甜,
山楂花開得多茂盛,
在它們芬芳的樹蔭里,
我曾把她緊抱懷中!
黃金的時辰啊展開雙翅,
從我和愛人頭上飛逝;
她是我的光明和生命——
我甜蜜的高原的瑪麗。
說不盡的誓言,分不開的擁抱,
我們分別時柔情縈懷;
互相約定了今后常相會,
才把我倆生生掰開。
唉!死神不合時令的降霜,
過早地把我的花兒掐去,
如今泥土冰涼、青草萋萋,
已蓋住我高原的瑪麗!
變蒼白了,那玫瑰般的唇,
我曾吻得一往情深!
永遠熄滅了,那閃亮的眼神,
曾把溫柔傾注我身!
那顆熱烈地愛過我的心
如今腐蝕在沉默的地里!
可是在我胸中在我心底
活著我高原的瑪麗。
(飛白譯)
【賞析】
這是一首悼亡詩。詩中提到的瑪麗實有其人,她名叫瑪麗·卡姆蓓爾,是彭斯結識的一位蘇格蘭高地的姑娘。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羅伯特·彭斯和瑪麗·卡姆蓓爾佇立在小溪的兩岸,雙雙捧著《圣經》。一番山盟海誓之后,他們依依而別,但從此再也沒有相見。瑪麗回鄉后死于熱病,彭斯也回到自己的教區,因與人私通而遭到教會的責難。當瑪麗的死訊傳來時,年輕的詩人真是悲痛欲絕。他趕到他倆幽會過的埃爾河畔,一遍又一遍地呼喚著瑪麗的名字。但回答他的只有白樺林間颯颯的風聲和小溪淙淙的水聲。人去物在,更令人心痛欲裂!為了排遣自己的痛苦心情,也為紀念已經消逝的那份柔情蜜意,彭斯寫下了這首民歌,將聲聲痛苦的呼喚轉換成優美動人的詩篇。
全詩以蘇格蘭高地美麗的自然風光為背景,緩緩展開對情人的追思。第一節睹物思情,是全詩的引子。詩人重游幽會故地,思念逝去的情人。情調是沉郁、哀傷的。從第二節開始,情調轉為熱烈而歡快。此時此刻,詩人似乎忘掉了悲痛,回到了那已經消逝的愛情世界,沉浸在銷魂之境中。熾熱、歡快的情感持續到第三節前四行達到高潮,突然中止。一聲“唉!”的插入,把詩人拉回現實。于是,歡樂的回憶突然轉為悲痛的嘆息,美麗的高地風光換成一幅凄涼的墳地圖景,強烈的情感反差凸現了悼亡的主題。在此基礎上,第四節詩人將重點放到已逝的情人身上三個最動人之處展開追思。嘴唇、眼神和心臟是表達愛情最敏感的部位,也暗示了情人最寶貴的三種品質: 美麗、溫柔和真誠。而此刻,這三者都已不復存在,只有在詩人的“胸中”和“心底”,情人的形象仍栩栩如生。
在形式上,這首詩主要采用了民歌常用的復沓手法。每一節都以“高原的瑪麗”押韻結尾,前呼后應,仿佛詩人的聲聲呼喚在高山空谷激起的層層回聲,造成一種纏綿悱惻的悲愴效果。
(張德明)
上一篇:《騎手和睡者的故事·魯米》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高貴的品質·喬叟》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