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李夫西·孩子們的信》經典詩文賞析
它們是我秘密的食糧
我在房間最寂靜的角落里
品嘗
沒人注意的時候
我把它們舉向窗戶
舉向陽光
要看清楚
要從那粗大的字體里聽到
一個孩子蹣跚的
第一步
一個細小聲音朝著天空
牙牙學語
“烏……烏……”
無論這些
是我的兒女還是孫孫
他們是心靈之客
是孤寂人的食糧——
他們在透過心窗百葉的
縷縷陽光上
跳蕩
(小風 譯)
一位孤寂的老人獨自生活著,形單影只,孩子們都居住在遙遠的他方。在她的那個生存環境中,世情冷漠,她得不到任何溫暖,于是偶然間收到了孩子們的來信便也如獲至寶,欣喜若狂,孩子們的信成了她“秘密的食糧”,她激動地“把它們舉向窗戶/舉向陽光。”似乎從那些粗大的字體里看到了孩子們搖搖晃晃地在地上學走路的樣子,又似乎看到了孩子們噘著小嘴對著天空牙牙學語的情景, 孩子們“無論這些/是我的兒女還是孫孫”,都是她的“心靈之客”, 不時閃現在她荒蕪的視野里。在百般無聊的時候給她以慰藉,在茫茫黑夜中給她以陽光, 在世態炎涼的環境中帶給她點滴的暖意。
現代詩的內部機制在于將詩人的情感和理智以及與之相應的語言組合之間的有機融合, 當代詩的發展已經空前地證明了語言組合在詩人創作過程中的地位。顯然, 在這首詩的語言組合操作過程中,李夫西是很精于“建行”這一程序的。同樣的語言, 不同的建行就可能產生相異的效果。而高明的詩人總是能尋求到較佳的建行語序。李夫西用她的詩向讀者證明了自己不愧為兩次獲得總督獎金的詩人。詩人把“品嘗”二字在詩中單列成行, 留給讀者較深的視覺印象。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我”收到孩子們的信后的激動心情——在靜靜的角落里細細地回味著其中的甜蜜。如把“品嘗”放入第二行之末, 就不會產生上述強烈的效果, 同樣,突出第六行“舉向陽光”表明了“我”渴求溫暖的強烈愿望。此后詩人又用馬雅柯夫斯基樓梯式的詩行(顯然是著意的),把“第一步”和“牙牙學語”展現在讀者面前,這種語序所構成的視覺空間導致了讀者的智力空間(這里意味著想象力)的開拓,我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那種天真幼稚、活潑可愛的樣子,可以這樣說,沒有詩人的這種對于詩行的精心設計,所有這些效果是達不到的。精心的建行設計是詩人的成功之處,也正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姜長嶸)
上一篇:〔意大利〕帕斯科里《孤兒》賞析
下一篇:〔英國〕斯蒂文森《安魂曲》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