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寄嵩陽道人》原文與賞析
曹 鄴
三山浮海倚蓬瀛,路入真元險盡平。
華表千年孤鶴語,人間一夢晚蟬鳴。
將龍逐虎神初王,積火焚心氣漸清。
見說嵩陽有仙客,欲持金簡問長生。
嵩陽是唐代時一座道觀,原址在今河南登封縣太室山。此詩是詩人寫給住嵩陽觀道人的。詩的內容曲折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希冀尋找遁世的途徑。
第一聯,從道教發源地寫起,描述只要步入道門,一切艱難險程都會變為坦途。表示了對道家的肯定。三山即指傳說中的渤海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道家呂洞賓等八仙常聚于此地,文學作品中常以此作為道家的代稱。道教認為“萬物歸一”,“路入真元”即追求“玄一”,是通神求仙的方法。首聯表明了詩人對嵩陽道人矢志學道的贊賞和肯定,也通過對道教的贊賞,婉轉表述了詩人面對現實生活中坎坷不平道路的苦悶。
第二聯,運用道家著名的故事傳說,表達了詩人這樣一個思想——人生短促如夢,不如學道求仙以祈長生。上句采用了《搜神后記》中的記載:丁令威學道功成,化為仙鶴飛回遼東,止于城門華表上,飛而作歌,意為世道飛快轉換,人生苦短,“城郭依舊,人民已非”。“丁公化鶴”這個典故告訴人們學道可以“長生不死”,超然世外。下句采用崔豹《古今注》,言“齊王后忿而死,尸變為蟬,登庭樹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曰齊女也”。這個傳說試圖說明人生如秋蟬一樣生命短暫,朝不保夕。這一聯采用鮮明對比的方法,闡述了人生多艱、人生苦短、人生如夢,唯有求仙學道,才能真正擺脫這短暫的、令人苦惱的人生,達到平靜恬淡的境界。
第三聯,宣揚通過煉丹服食、修煉成仙來改造一個人的精神狀態。道家煉丹之書有《龍虎經》,丹訣中常以龍虎喻水火。道教認為服食丹藥可以達到旺盛精神、長生不老的愿望,實際上,往往因“丹藥”含汞劇毒而斃命。“積火焚心”大約是借用《神仙傳》中的傳說,大意是寧封子為黃帝時人,“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這是道家兩種最典型的求長生不老的方法,幾乎家傳戶曉,也很有些迷信崇拜者。詩人在這里正是用崇信的語氣寫出的。
最末一聯,給予嵩陽道人極高的評價,也道明詩人自身對生活的困惑和迷惘,希望尋求一條出路。稱道人為“仙客”,表明了詩人對嵩陽道人所謂修煉的道行的充分肯定,在肯定的基礎上,想手持簡牘,虔誠詢問解除煩惱、長樂無憂的方法。前三聯都是對道教的充分肯定,最末一聯轉而贊美“嵩陽道士”,并道出詩人自身的傍徨。人在屢受挫折打擊下,會不自覺地尋找解除憂慮的方法,在封建社會,宗教常會起到安慰劑的作用,更何況道家在中國根深蒂固,影響頗廣,詩人在苦悶時求救于“嵩陽仙客”,更是意料中的事了。
此詩主要為頌揚道教,詩人工于用典,選用了眾多的掌故傳說和道教術語入詩,安排恰當,在藝術上,音韻和諧,古樸剛健,有一定的可讀性。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寄調箏人》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