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海涅·頌歌》經典詩文賞析
我是劍,我是火焰。
黑暗里我照耀著你們,
戰斗開始時,
我奮勇當先
走在隊伍的最前列。
我周圍倒著
我的戰友的尸體,
可是我們得到了勝利。
我們得到了勝利,
可是周圍倒著
我的戰友的尸體。
在歡呼勝利的凱歌里
響著追悼會嚴肅的歌聲。
但我們沒有時間歡樂,
也沒有時間哀悼。
喇叭重新吹起,
又開始新的戰斗。
我是劍,我是火焰。
(馮至 譯)
一九三○年,詩人正在北海中的赫耳果蘭島休養,法國七月革命的消息傳來,他受到極大的鼓舞,寫出了“我是劍,我是火焰”的革命頌歌,表明了他向往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傾向和政治熱情。
《頌歌》是海涅政治抒情詩中最為引人稱道的一篇。原詩為散文詩。詩的第一節“我是劍, 我是火焰”一行獨列,高昂激越,陡峭兀立,是對法國革命的頌歌,也是一篇投身革命的宣言,有先聲奪人的效應。置身封建分裂、專制統治的德意志,為黑夜里的火焰,戰斗在前列的劍所振奮,所召喚,詩人看到七月武裝起義是人類為爭取自由和統一的偉大戰舉,熱望自己也成為一名戰士。詩的第二節里抒發了他鏗鏘的誓言。詩的重復疊句用得很成功,闡明了勝利與犧牲的辯證關系,號召人們投入新的戰斗,格調悲壯高揚,這標志著詩人革命民主主義思想漸趨成熟, 已從對封建專制的諷刺控訴提高到號召斗爭。詩的最后一行重復照應開頭,不僅使結構上愈趨完整,而且更突出了詩人高昂的斗志。火一般的灼望,劍一般的犀利,具有強烈的政治鼓動性。
火、劍可以說是詩人形象的最好寫照。他一生為爭取德意志的統一和自由而戰斗,后期的名篇《西里西亞織工》、 《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被評論家們稱贊為:每篇都充滿著火焰,每一個字都是利劍。火與劍也是詩人理想的追求。這位杰出詩人在去世以前,不要求人們用桂冠來裝飾他的靈柩,卻渴望人們把“一柄劍”放在他的“棺”上,因為他是“人類解放戰爭中的一個偉大善良的戰士”。
(普麗華)
上一篇:〔愛爾蘭〕斯蒂芬斯《雛菊》賞析
下一篇:〔蘇聯〕勃洛克《風從遠方吹來》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