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聶魯達·如果白晝落進……》經典詩文賞析
每個白晝
都要落進黑沉沉的夜,
象有那么一口井
鎖住了光明。
必須坐在
黑洞洞的井口,
要很有耐心
打撈掉落下去的光明。
(陳光孚 譯)
白日一過,黑夜來臨;寒夜將盡,白晝降生。這是自然規律, 是人們天天都見到的自然現象。詩人聶魯達正是從人們日常所見的平淡景象中攝取一斑,用他的神來之筆化平淡為神奇, 寫下了這首對光明的頌歌。
全詩八行分兩節, 共四句,極簡短鮮明。我們可以從三個層次上來欣賞它。首先,是象征手法的運用。 以白晝象征光明, 黑夜象征黑暗, 以黑沉沉的井象征對光明的封鎖,以“打撈”象征對光明的追求。通過這些鮮明的、平凡而貼切的象征,使詩變得耐人尋味又明白易懂。其次,是寓理于常景之中,寓情于常理之中。晝盡夜來是常景,黑暗勢力對光明的封鎖是必然的, 光明戰勝黑暗也是必然的,這是常理。揭示這常景常理,鼓舞人類在黑暗中有耐心、信心,不停打撈那沉落的光明, 抒發了詩人對光明、正義、自由的熱愛之情,這正是作為著名的政治抒情詩人的聶魯達的高明處之一。欣賞到這里,似乎該完結了,但因為該詩給讀者留有大量的思想空間, 我們不妨再從另一個側面對此詩反觀反思一番。詩的第一節中只寫了晝盡夜來,但既然是“每個白晝”都如此, 詩人實際上也在告訴讀者,每個夜晚,每次黑暗都終將被光明取代,這就是我們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都要耐心地打撈光明的客觀依據。而“井”與“撈”又往往使讀者產生“水中撈月”,“猴子撈月亮”的聯想,這是十分自然的。這個與此詩相關的聯想告訴我們,人們追求的光明必須是實在的、并非虛幻的光明。如不是這樣,不管我們心中的那個“光明”的內涵多么美好神圣, 不管我們多么有耐心,不管我們如何打撈不停猶如愚公之移山,那結局與群猴撈月是相同的。
(王川平)
上一篇:〔日本〕西脅順三郎《天氣》賞析
下一篇:〔俄國〕普希金《小花》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