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文學·尤·瓦·特里豐諾夫·老人》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見“另一種生活”條。
內容概要 1972年夏天,莫斯科酷熱難當,溽氣蒸騰,樹木枯萎,泥炭燃燒。在這異常的天氣里,莫斯科郊外一個別墅區里的幾戶人家正在為一間住房而爭得熱火朝天,難解難分。這間住房的原戶主阿格拉菲娜去世,她的侄子米佳在她生前就經常向她勒索錢財。姑媽一死,他更想趁機大撈一把??颠_烏洛夫在政府某部擔任科長,他曾經憑著自己眾多的門路為別墅區解決了許多別人無法解決的難題,因此他認為作為報償,這間房子理所當然應該為他所有。列圖諾夫一家人口眾多,住房擁擠,況且他們當初就是籌建這片別墅區的發起人,更有權利得到這間住房。房管會主任普里霍堅科是調配這間住房的關鑒人物,成了各方爭相巴結討好的對象??颠_烏洛夫在生活中一帆風順,諸事順遂,因為他奉行一條原則,并且屢試不爽: “為了達到目的,就要把所有的力氣,所有的手段,所有的條件,所有的一切都用上,要釘住不放?!辈还艽笫滦∈?,無論女人還是職位,他都能得心應手,如愿以償。對于阿格拉菲娜留下的這間房子,他覺得勝券在握。他只用100多盧布就買通了米佳,讓他在放棄繼承權的字據上簽字畫押,剩下的唯一競爭者列圖諾夫一家他也不放在眼里。他深信只要略施小技就可以在出國之前把房子搞到手。魯斯蘭·列圖諾夫是一位工程師,雖然年過半百,卻無法與同事相處,事業上一無成就,跟妻子的關系也處于破裂的邊緣。他父親巴威爾·列圖諾夫是一位有著光榮歷史的革命老人。他再三拒絕子女要他向房管會主任說情的請求,一方面因為普里霍堅科是他親自在二十年代清除出黨的異己分子,另一方面康達烏洛夫的岳母是他已故妻子的朋友,良心不允許他這樣做,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正全身心地沉浸在1919—1924年那段歷史的回憶中。幾年來,他多方搜集材料,為死于非命的著名紅軍將領米古林平反昭雪。作為轟動一時的米古林案件的參與者和見證人,他在尋找米古林悲劇的原因。米古林出生于貧苦的哥薩克家庭,從小勤奮好學,從小學到中學最后進了軍官學校。由于作戰勇敢,在沙皇軍隊中獲得多枚勛章并且晉升為上尉。他反對沙皇政府大量強征哥薩克入伍,帶領村民到彼得堡請愿,回來的路上遭逮捕并革去軍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重新應征入伍,成了一名中校軍官。十月革命爆發后他參加紅軍,因能征善戰被稱為常勝將軍,在紅軍中享有很高威望。白匪頭目對他恨之入骨,罵他是頓河哥薩克的猶大,并殘忍地殺死了他的全家。但革命隊伍中懷有極左思想的人不信任米古林,認為他是個隱蔽的分裂主義者和不折不扣的民族主義分子,即使象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托洛茨基也把他看作左翼社會革命黨人,一聽到他的名字就露出不屑的神色。米古林申請入黨,也遭到拒絕。他反對上級大規模鎮壓哥薩克上層和沒收糧食的極左政策,又被視為與黨分庭抗禮的異己分子。雖然兩個月后撤消了這一錯誤命令,但并沒有恢復對米古林的信任,反而將他調離戰場,擔任一個閑職。米古林為此痛不欲生,幾乎想自殺。直到1919年8月白匪突破紅軍防線,局勢嚴重到難以挽回的時候才重新任命他擔任特別軍軍長,但還是不準上前線。米古林怒不可遏,便違抗上級禁令,擅自率部向前線進發。結果軍事法庭以武裝叛亂罪判處米古林死刑。面對死亡,米古林鎮靜而坦然地表示:“你們會看到,我的生命是一個十字架,如果需要,我就把它背到髑髏地。你們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我要高呼: ‘社會革命萬歲!公社和共產黨員萬歲!,”不過判決并未執行,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來電要求對米古林實行大赦。幸免一死的米古林被降為頓河執行委員會地政科科長。兩個月后他又跨上戰馬,奔馳疆場,屢建奇功。1921年2月,哥薩克人由于實行余糧征購制而醞釀反革命暴動,有人造謠米古林準備參加暴動者的隊伍。米古林又被調離頓河地區,他懷著沉重的心情到莫斯科擔任紅軍騎兵部隊總監。不久,忌恨他的人買通了奸細,將他殺死。米古林對革命矢志不渝,但因為來自舊營壘,始終得不到信任和理解,幾經沉浮,最后死于非命。半個世紀之后,屢遭坎坷的列圖諾夫老人終于得出結論: 米古林這頭革命雄獅毀滅的根本原因“有兩股氣流,暖流和寒流,有兩塊象大陸一樣巨大的云層——信任和不信任,關鍵時刻在天空相撞,產生了能量異常巨大的放電現象。一股混合著冷和暖、信任和不信任的颶風把他卷走了?!倍跉v史與現實之間,列圖諾夫老人認為有著密切的聯系,”歷史必然而延伸到今天,變成光和空氣,反映并折射于現實生活。”圍繞一間別墅的勾心斗角,實際上是以往歷史的繼續和反映,或者說是歷史造成的一種后果。列圖諾夫老人在分析歷史事件時顯得相當清醒,也不滿于子女的淺薄和卑微,但最后還是聽從子女的勸說去向普里霍堅科請求。不過他的努力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康達烏洛夫患了絕癥,別墅區將建造大飯店,原有的房子將全部拆除。
作品鑒賞 特里豐諾夫向讀者奉獻了轟動一時的莫斯科系列小說之后。計劃寫一部以爭奪一間鄉間別墅為中心內容的小說,與此同時,作者還在構思另一部以哥薩克軍官米隆諾夫在國內戰爭期間的際遇為內容的歷史紀實小說。后來作者發現歷史主題和當代現實之間有著內在聯系,于是將計劃中的兩部作品合二為一,讓一位歷史事件參與者的老人把長達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和現實生活中的沖突連接起來,這便是我們看到的 《老人》。如果說從《交換》到《濱河街公寓》的5部中篇小說側重于表現時代的征候探討時代的特征,那么《老人》 旨在尋找產生這些征候的歷史根源,揭示歷史與現實之間的邏輯聯系。作者認為: “今天負荷著以往的歲月,要了解今天就必須了解昨天和前天。”而蘇聯的昨天和前天既有明媚的陽光,也有陰霾的天氣,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慘痛的教訓。多年來由于對人不信任造成的嚴重后果已經刻骨銘心,銘諸肺腑。作家的任務就是從今天的高度揭示歷史的底蘊,用歷史的教訓使人警覺,使人不安,使人不忘過去,從而發揮文學的醫療、幫助、勸導和拯救作用。米古林是按米隆諾夫為原型塑造的藝術形象。他疾惡如仇,剛直不阿,對革命赤膽忠心,但因為他是沙皇軍隊的舊軍官以及與眾不同的暴烈個性而始終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信任,甚至將他作為倒戈投敵的叛徒判處死刑。列圖諾夫當時擔任軍事法庭記錄員,革命的狂熱使他也真誠地相信米古林居心不良。直到他自己遭受了一系列政治迫害之后才領悟到米古林并非死于疾病或子彈,而是死于不理解和不信任。列圖諾夫象當時許多人一樣用近乎盲目的信仰代替了客觀的真理,不可能分清是非,更不可能站出來為米古林辯護,反而為這股不信任的潮流推波助瀾。因此他回顧米古林冤案的時候,不僅試圖冷靜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而且進行嚴格的自我解剖和自我分析。他覺得米古林的死他自己也負有責任,于是內心產生一種深深的負疚感和有罪感。作者通過這種自審性的懺悔意識把對歷史的回顧和反思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特里豐諾夫以深沉的目光看到長期來對人缺乏具體分析,機械地將人劃分為天使和魔鬼的簡單化做法給蘇聯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不僅毒化了政治社會氣氛,給人們的心靈留下了濃重的陰影,而且影響到幾代人的心理和道德。現實生活中康達烏洛夫之流窮兇極惡地踐踏道德原則,列圖諾夫的子女喪失崇高的理想和公民責任感,物質消費主義和實用主義泛濫,這些現象的背后都隱藏著歷史的原因。特里豐諾夫呼吁人們記取用鮮血和苦難換來的教訓,創造一個正常的政治氣氛和合理的社會環境,而對于個人來說,則要在任何時候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不被時尚和潮流所迷惑,始終維護崇高的理想和純潔的道德?!独先恕繁砻?,特里豐諾夫敏銳地感應了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反映了民族的沉思和智慧的光芒,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大無畏的思想家,是當今席卷俄羅斯大地的反思浪潮的先軀者。小說在結構上也頗具特色。作品內容涉及十月革命,國內戰爭等重要的歷史階段和色彩紛呈的現實生活,作者將列圖諾夫老人的回憶作為故事情節的主要線索,將歷史內容和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雖然老人意識的流動呈現出強烈的跳躍和明顯的間斷,但細心的讀者依然能透過表面的零亂無序把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梳理得井井有條。小說敘述角度多變,除了老人的意識流程作為主線外,同時穿插了其他人物的敘述,從不同角度反思歷史和觀察現實,而作者又仿佛躲在這些人物的背后,避免直接出場發表議論或表明態度,這樣更有利于讀者獨立進行思考,促使讀者自身的反省。
上一篇:《日本文學·宮本百合子·播州平原》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蘇聯文學·尤·瓦·邦達列夫·岸》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