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文學·瓦·馬·舒克申·紅莓》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家簡介 瓦西里·馬卡羅維奇·舒克申 (1929—1974),蘇聯俄羅斯作家,出生于西伯利亞阿爾泰地區的農民家庭。1943年七年制中學畢業后在比依斯克汽車技術學校學習,一年后退學,先后在工廠和工地做工。四十年代末應征入伍,在里海艦隊當水兵。1952年復員回鄉,一邊工作,一邊自學。1954年考入莫斯科電影學院導演系,成為名導演羅姆的學生。1958年首次擔任電影《兩個費陀爾》的主角;同年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馬車上的兩個人》 。1960年從電影學院畢業,1961年以后不斷發表作品。在他短短的15年左右的創作生涯中寫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說,以及電影劇本。他的主要作品有: 短篇小說集《鄉村居民》 (1963)、《明月下的談話》 (1974)、《我的兄弟》; 中篇小說《在那遙遠的地方》 (1968) 、《觀點》 (1974) 、《晨雞三唱之前》 (1975) ; 長篇小說 《柳巴文一家》 (1965) ;電影劇本《有那么一個青年》(1964年拍成電影,獲16屆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你們的兒子和兄弟》 (1966)、《我給你們帶來自由》(1971)、《紅莓》 (1973,作者自導自演,拍成影片,1974年獲第七屆全蘇電影節主獎)。舒克申多才多藝,既是作家,又是導演、演員。他的作品大都反映農村生活,主人公多半是普通農民、司機、工人和農村婦女,側重刻畫人物的心理和道德面貌,歌頌普通人的美好心靈和俄羅斯農村純樸敦厚的道德風尚。他信奉的創作原則是“講真話”,“要憂人民之所憂,樂人民之所樂,想人民之所想。”他是短篇小說大師,作品簡練、緊湊,鄉土氣息濃郁,口語運用圓熟,富于幽默感。在蘇聯當代文學中舒克申是一位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家。1976年被追授列寧文藝獎金。
內容概要 葉戈爾·普羅庫金是一個盜竊犯,外號苦人兒,40歲左右,農家出身。在饑荒的年月,他和家人走散,當時他還是一個少年,孤伶伶一人在車站上不知如何是好,結果落到了盜竊團伙手里,從此,他離開了農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不斷盜竊、坐牢……現在他服滿刑期出獄了。自由、春天使葉戈爾興奮、歡暢。看來,艱難的城市生活并沒有把他壓垮,而是磨煉了他的性格。在路上,一片白樺林使他心醉,也許黑黝黝土地上的這片純凈潔白的世界喚起了他遙遠的回憶,促使他考慮一條新的出路。他終于來到“巢穴”,見到了同伙,他們正在等電話。不久,電話里傳來出事的警報。大家馬上分散離開,最后走的是團伙頭子厚嘴唇和葉戈爾。出來以后,發現已被包圍。葉戈爾大膽、機智,冒著被捕的危險,把警察引開,擺脫了警方的追捕。葉戈爾先要找個安身的地方,但處處碰壁、最后他才想到找柳芭。柳芭是葉戈爾在獄中以通信方式認識的一個農村婦女。他倆通信有一年光景。她是尼佐夫卡光明村人,離葉戈爾老家不遠。她丈夫是酒鬼,被趕走了。她對葉戈爾的不幸表示理解和同情。葉戈爾從她信中得到很大的安慰。現在他想去找柳芭、無非暫時避風,并無長遠打算。葉戈爾來到光明村。他和柳芭見面了。柳芭真誠坦率,異常樸實,她的體諒和信任態度使他震驚。當柳芭要把他領回家時,他無法理解一個清白的農家婦女怎么會把一個“慣竊犯”、“一個無惡不作的賊”領進自己的家門。柳芭的雙親已上了年紀,哥哥彼得羅是農莊卡車司機,都是敦厚的莊稼人,很好地接待了他。第二天他感到很煩躁,想到城里去,自己也不知道以后會不會回來,他向柳芭表示“要一個人呆一陣子,反省一下”,柳芭只對他說: “該怎么做就怎么做吧。你走了,我會感到難過的。”葉戈爾雖然走了,但柳芭和農村深深打動了葉戈爾的心。他決定不再象原來那樣生活下去。他到城里后即向厚嘴唇發了電報,把原來拿他的錢匯了回去,對新生活的向往使葉戈爾激動不已。他安排了最后一次狂歡,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現在我的心由于感到溫暖而受到劇烈的震動……朋友們,大家彼此相愛吧!”然后便回到光明村,與柳芭共同生活。他當了拖拉機手。一天,他駕駛彼得羅的卡車,和柳芭一起到鄰近的索斯諾夫卡村去見一位老大娘庫杰利哈。他要柳芭向她打聽她的生活情況,自己戴上墨鏡,坐在一旁默不作聲。庫杰利哈說,她有6個孩子,3個在城里工作,一個女兒紐拉和她住在一起,還有兩個兒子在饑餓的年代走散了,不知在那里,講到這里她難過得落下了眼淚。葉戈爾坐在那里象泥塑木雕一樣,一直望著庫杰利哈。柳芭再也問不下去了,親切地摟抱著庫杰利哈,安慰她。葉戈爾心里難受極了,在回來的路上忍不住把真情告訴柳芭,原來庫杰利哈就是葉戈爾的母親。他表示他現在不能回去,要等他“象一個人”的時候才去見母親,并要柳芭相信,他一定要讓她過上好日子。回到家里,柳芭的前夫柯里亞已在等他們。葉戈爾教訓了他一頓,讓他今后別來糾纏柳芭……葉戈爾開始耕作,用拖拉機犁出了自己一生中的第一條壟溝。他從拖拉機里跳了出來,站在田野上,吸著泥土里散發出來的春天氣息,沉浸在兒時的回憶里,感到憂傷,親切。現在耕地上一片寧靜,他再也不用到處奔波,但他有一種預感,這樣的局面可能是暫時的。不久以后,團伙的成員舒拉找來了。葉戈爾不讓他有說話的機會,把他領了出去,嚴勵地要舒拉轉告他們的頭,他已不欠他們的賬,今后別來找他。舒拉的出現是不祥的預兆,柳芭為此感到非常不安。幾天以后,葉戈爾在翻耕過的土地上播種。中午時分,他在拖拉機里看到耕地邊上一簇白樺林旁停著一輛“伏爾加”,旁邊站著厚嘴唇和其他兩個人,車里坐著柳霞。葉戈爾放慢速度,隨手拿了一把螺扳手,把拖拉機開到耕地邊上,停了下來。葉戈爾和厚嘴唇向小樹林深處走去……柳芭回到家里吃午飯,兩個老人告訴柳芭,有人來找葉戈爾,他們已到葉戈爾播種的田里去了。柳芭感到將要出事,急忙奔出院子,剛好彼得羅開著卡車回來,柳芭立刻上跳卡車,要彼得羅和她一起去找葉戈爾。站在“伏爾加”邊上的兩個人,看到卡車便向小樹林叫喊。厚嘴唇從小樹林出來,奔向“伏爾加”。小汽車開跑了。柳芭向小樹林奔去。葉戈爾捂著肚子,不聲不響迎面走來,他腹部中彈受傷,血流不止。彼得羅抱起葉戈爾,把他放在已經坐在駕駛室里的柳芭身上,自己啟動汽車,向醫院急馳。在路上,葉戈爾自知傷勢嚴重,無法救治,便請求彼得羅停車,將他抬出車去。葉戈爾躺在草地上,用他什么也看不見的眼睛,尋覓柳芭,叫喊她,費力地說: “錢……在我上衣里,和媽媽分吧……”從他緊閉著的眼睛里流出一小滴眼淚,在耳邊停了一下,顫動著,掉在青草上。葉戈爾死了。彼得羅繞過躺在地上的葉戈爾和妹妹,奔向卡車。卡車吼叫著,徑直在田野上奔馳。他走的是條小路,穿過森林就可以截住“伏爾加”。當卡車走出森林,開上大路時,“伏爾加”還來不及溜過去。卡車迎面馳來,小橋車沖向田里,車身搖晃著,走得很慢,卡車趕了上來象一頭發怒的公牛,從側面把汽車撞翻……
作品鑒賞 《紅莓》 是舒克申的代表作,原先發表時,是一部中篇小說,后改編為電影劇本,拍成電影。作者通過小說主人公葉戈爾的悲劇,不僅表現了人的善良本性難以泯滅,還對人生意義作了哲理探討。葉戈爾離開了生養他的農村,離開了母親,離開了根,誤入歧途,陷入罪惡深淵而不能自拔,但他平息不了內心的痛苦——勞動者葉戈爾和慣竊犯葉戈爾始終在斗爭。出獄以后,遇上了柳芭。柳芭真誠的愛和信任,大自然、農村、母親的痛苦復蘇了他那長期抑壓著的善良本性,幫助他革心洗面,重新建立美好的生活。但社會的惡勢力沒有放過他,他難以避免毀滅的命運。葉戈爾的悲慘結局耐人尋味。他離開了農村——道德力量的源泉,離開了根,在罪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是一種背叛行為,他必須為此付出代價,受到懲罰; 另一方面,葉戈爾的死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新生,當他面對邪惡,勇敢地迎向死亡的時候,他是一個真正的人。他的肉體雖然死去,但他的精神,他的道德力量在與惡的較量中卻取得了勝利。這也就是作者力圖表達的對人生意義的哲理思考。《紅莓》在藝術上的特點是它的戲劇性。小說情節線索集中,沒有枝蔓,矛盾沖突立即顯現,迅速展開,人物緊扣主要情節,為數不多,配置適度,尤其是情節的發展、矛盾沖突的揭示和解決、人物的刻畫,主要不是依靠作者的敘述,在作品中,作者的敘述十分簡練,猶如戲劇場景的說明,起主要作用的是戲劇性的事件和人物對白。如葉戈爾與團伙頭子厚嘴唇的矛盾沖突,從開始、發展、直到結束,就是通過葉戈爾出獄后回到“巢穴”,與厚嘴唇發生爭執的場面,團伙成員舒拉到光明村尋訪葉戈爾被,葉爾斥責后秧秧而回,以及最后葉戈爾在耕地旁的小樹林里被厚嘴唇殺害等事件來展現的。小說中對人物,特別是對主人公葉戈爾的心理分析,是舒克申藝術創作的一大成就,主人公葉戈爾的心理狀態,他的內心痛苦、矛盾,他的轉變過程都有深入細致的刻畫,但絕少運用傳統的作者敘述或內心獨白的方式,常常是用人物的動作、對白和特定的場景,有時甚至借用電影中的特寫手法加以表現。葉戈爾出獄后的歡樂心情以及對未來的一種茫然的感覺是通過葉戈爾與出租汽車司機的一段對白來反映的。心理分析的出色篇章要算是葉戈爾和柳芭一起與他母親庫杰利哈的會面。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場面。失散多年的母子見了面但又互不相認。這芭不知內情,不斷發問,庫杰利哈認不出自己的兒子,平靜地回答,只是在談到失散的兩個孩子時才忍不住流露出一個母親的哀傷。而葉戈爾“坐在那里象泥塑雕像一樣,一個勁地望著庫杰利哈,他的面孔在眼鏡下面也象是僵化了似的。”出來以后,“他的前額靠在門框上,一動不動,就這樣站了好長時間,一只手把門框抓得這樣緊,手都發白了。”在這里,作者沒有直敘葉戈爾見到母親而不相認的復雜心情,僅僅利用這一個富于戲劇性的場面,對葉戈爾的表情和動作的簡單描述,表達了葉戈爾此時此刻內心的波瀾。葉戈爾的沉默表現出多少復雜的感情啊! 內心的痛苦,羞愧,對自己的恨,對母親的懺悔,良心的譴責……真是此地無聲勝有聲! 小說富于抒情意味,作者盡力表現葉戈爾對大自然,對土地、對勞動的愛,對愛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許多場面情景交融、感情洋溢。小說的語言,尤其是人物的對白,生動活潑,富于幽默感。
上一篇:《蘇聯文學·瓦·格·拉斯普京·活著,并且要記住》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日本文學·石原慎太郎·太陽的季節》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