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的門徒》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劇作家蕭伯納(1856—1950)的3幕歷史傳奇劇。故事發生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新罕布什爾州的一個小鎮上。鎮上的清教徒達奇太太只因從不酗酒縱欲便被鄰居視為虔誠、善良的好教徒,但她在家中的言行卻暴露出她驕橫、刻薄、嗜財如命的本性。子夜,牧師安德生趕來告訴達奇太太:其夫在外病逝,臨終立下了一份新遺囑。按照新遺囑,遺產繼承人為浪跡在外、人稱“魔鬼的門徒”的長子理查,而不是達奇太太。為此,達奇太太惱怒不已,隨后因心臟病復發一病不起。此時,鎮上傳說英軍要將本鎮一名有影響的人物作為叛匪絞死,以殺一儆百。安德生聽說理查會是受害者,便邀他入宅,給他報信。理查到后不久,安德生被喚去探望臨終前的達奇太太,留下妻子朱迪思陪理查。朱迪思厭惡、畏避理查;理查卻暗暗地愛上了這位純潔、美麗的少婦。這時,英兵來抓牧師。理查見英兵并不認識安德生,就順水推舟,頂替他去受刑。安德生歸家,弄清事情的原委后,他全付武裝,趕奔革命軍部以求營救理查,卻被妻子誤認作逃命而去。次日,朱迪思探監,向理查吐露了對丈夫的鄙夷以及對他的愛慕,卻遭到理查違心的拒絕。軍事法庭上,朱迪思說出理查的真實身份,借以保全其性命。但法庭宣布:牧師若在正午前還不自首,就由理查替死。劊子手正欲施刑,身為民兵上尉的安德生手持通行證趕來救下了理查,并代表戰勝方接管該鎮。全鎮居民歡慶勝利;朱迪思對丈夫又崇愛如初。
本劇尖銳地諷刺了偽善的清教徒,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年美國人民獨立運動及其武裝力量的日趨興旺,預示了正義之師的最終勝利。此外,該劇也譏諷了英國大小殖民侵略者的無能。
劇中主要人物的造形豐滿,體現出人物個性的多棱性。理查雖外表粗野、玩世不恭、但內心卻蘊藏有深沉的情感——他疼愛、保護受達奇太太虐待的堂妹埃西;他始終把對朱迪思的愛深藏在心底,不利用她短時的沖動來滿足自己的愿望。他俠肝義膽,甚至甘愿為他人獻身。他敢于向陋俗挑戰,凜然痛斥、嘲弄英軍將官。不過,他對這兩者的反抗在形式上或略顯幼稚、或僅停留于言詞,劇作家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安德生這一成熟穩重、性格內向的人物形象。戲劇開始,安德生看上去只是個文質彬彬、溫良敦厚的牧師。隨著劇情的發展,他漸漸展現出一位足智果敢的抗英將士的英姿。他是劇作家塑造的另一個“魔鬼的門徒”,而且是位“高徒”。
劇作家對劇中人、尤其是朱迪思的心理描寫很成功。朱迪思多情善感,過于崇拜英雄式的壯舉。這就決定了她在受到理查舍己救人行為的感動時容易由最初對他的畏忌很快轉變為一時的崇愛,而一但得知丈夫是抗英志士,又會馬上恢復對他的愛戀。在理查被捕前后,她表現出雙重心理沖突:與理查單獨在家時,她既嫌惡對方,又不愿違背丈夫的意愿下逐客令;丈夫回家后,她求他從速脫離險境,同時內心又急切盼望他去救理查。
該劇懸念層出,情節曲折多變。劇本中還有許多有關故事及人物詳盡的敘述和描寫,可讀性很強。
上一篇:《高老頭》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麥克白》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