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茨韋格(1881—1942)的小說。小說寫一位高貴的太太講了自己一生中難忘的二十四小時。C太太41歲上死了丈夫,兩個兒子已成人,她一人孀居。次年三月去蒙特卡羅游玩,出于好奇心到了一家賭場。她對賭徒們千變?nèi)f化的手產(chǎn)生了興趣,在無數(shù)雙賭棍的手中,有一雙手在極度緊張地顫抖著。C太太抬頭將目光移至手的主人的臉上:這是一張極富表情的年輕人的臉,但臉上充滿了痛苦和絕望的神情,C太太感到驚訝而又害怕。突然那人站起來,失魂落魄地向門外走去。一股莫名的力量驅(qū)使C太太隨后跟去。那人在街邊的長椅上躺下了,象死了一樣。此時天正降大雨。C太太情不自禁地將那人拉起來,塞給他一百法郎,讓他去找旅館;那人不肯收錢;C太太硬將他拉到一家旅館門口,叫開門,將他推進去。不料,那人突然猛力將她拉進門,隨即便拉進了房間。第二天,C太太猛地醒來,發(fā)現(xiàn)一個半裸的男子躺在身邊,驚嚇不已,準備逃走。可是那人激動地望著她,在無限的感激之中充滿了柔情。C太太的害怕心理一下無影無蹤,有的只是自豪和神圣的情感,她慶幸自己從死神手中救出了一個純潔青年的生命。這個青年本是位優(yōu)秀大學生,偶入賭場染上惡習而不能自拔,終于輸?shù)镁舛髨D尋短見。C太太高興地讓青年到教堂發(fā)誓。那青年痛哭流涕,對C太太千恩萬謝,發(fā)誓決不再入賭場半步。 C太太因受表姊之邀而讓青年先回旅館,晚七時半車站見面,送他回家。在表姊家,C太太魂不守舍,推說頭痛回到寓所。一陣沖動使她決心隨那青年遠走高飛。不料正準備出門時,表姊來探視病情,C太太只好與之敷衍。但時間無情,只差七分鐘就到開車的時間了。C太太發(fā)瘋般地推開眾人趕到車站。但火車已經(jīng)開了……C太太失望了,她為追憶青年的一舉一動,又回到賭場,渴望從賭徒的手群中想象出那青年人的模樣。剛進賭場,她呆住了:那青年正在那里起勁地賭著! C太太憤怒了,她抓住他,罵他,撕他;人們紛紛圍觀,更糟的是表姊也找來了,在眾目睽睽之下,高貴的C太太無地自容,她飛一般沖出了賭場……
賭博是西方社會的弊病之一,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人們的心靈。小說以一個令人回腸蕩氣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西方社會中的金錢欲毒害純潔青年的罪行。那個青年本來純潔無瑕,聰穎好學,有著自己的美好前途。但是,以“賭博養(yǎng)生”這一瘋狂的寄生人生觀,一下子將他推向了罪惡的深淵,他成了忘恩負義之人,鮮廉寡恥之徒。C太太心地善良,為了拯救失足者不惜一切,并無任何私欲;但她又在頃刻間的激蕩感情面前,萌發(fā)出對自己拯救出的人的瘋狂的愛;然而她愛上的卻是一個被惡習奪走了靈魂的人。那青年和C太太在情懷外露上雖然各不相同,但實質(zhì)上他們都是被扭曲的西方社會生活的犧牲品。小說構(gòu)思巧妙,懸念迭生;語言生動,牽人肺腑。讀者似乎在聽C太太親口講故事,并隨著她的遭遇和情緒而產(chǎn)生驚異、擔憂、敬佩、憐憫和憤怒等各種不同的感情,充分體現(xiàn)了茨威格細膩的心理分析手法和擅長描寫中產(chǎn)階級婦女思想感情的獨特創(chuàng)作特征。
上一篇:《黎明》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烏托邦》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