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時世》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作家狄更斯(1812—1870)的代表作之一。退休五金商、焦煤鎮地區國會議員葛擂硬自私又勢利,處處巴結銀行家、工廠主龐得貝。葛擂硬自命為信奉“事實”哲學的教育家;他興辦學校,戕害兒童心靈,也同樣嚴酷地管束自己的兒女。結果兒子湯姆一旦外出工作反倒染上吃喝賭博的惡習;女兒露意莎從父親那里得不到溫暖,把感情寄托在弟弟湯姆身上。她為滿足弟弟對金錢的需要,遵從父命,嫁給了比自己年長30多歲的龐得貝。龐得貝殘酷剝削工人,還虐待親身母親。焦煤鎮工人無法忍受龐得貝的無情壓榨,紛紛集會和罷工。龐得貝企圖收買工人斯梯芬破壞工人運動,遭到后者拒絕,便將其解雇。冷酷的湯姆偷竊龐得貝銀行的巨款,嫁禍于斯梯芬,使他受到懷疑和追捕。龐得貝還聽信讒言,疑心露意莎有外遇而拋棄了她。后來,斯梯芬決心從藏身的異地趕回焦煤鎮辯明自身的清白,卻不幸摔成重傷。臨終前,他向葛擂硬揭露了盜案真相。湯姆畏罪逃亡,死于海外。最后,葛擂硬在一連串“事實”教育下愧疚不已,龐得貝眾叛親離,成為全鎮的笑柄。作品尖銳抨擊了英國曼徹斯特學派的反動功利主義哲學、經濟學思想,直接描寫了勞資矛盾,對工人的悲慘處境寄予深切同情,具有鮮明的傾向性。
龐得貝和葛擂硬是失去人性的資產者形象。龐得貝兇狠歹毒,把工人當作會說話的工具, 從不顧及工人的死活。他編造自己“白手起家”的謊言,作為殘酷剝削工人的理論依據,也借以誣蔑工人受貧困是因為沒有本事。他是資產階級中橫蠻、頑固的“實干派”。葛擂硬沒有情感,信奉“事實哲學”到了荒謬的地步,是自私的功利主義者的典型。他心目中只有數字、概念和“事實”,隨時準備“用尺子、天平和乘法表”去衡量一切人和事。他只懂現金交易,并自食惡果。小說結尾寫他的悔悟是不真實的。斯梯芬是與他倆對立的、充滿“仁愛”精神的人道主義思想化身。他為人樸實、善良、吃苦耐勞,富于同情心。他敢于當面指責龐得貝,表現出一定的反抗性;拒絕引誘,不當工賊,表現出正直的美德和勞動者的覺悟。但他對資產階級抱有幻想,不主張暴力行動;臨終前還禱告上帝,希望人與人互相寬容諒解。這是由于作家把自己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強加在他身上的結果,也在很大程度上歪曲了這一形象。
此書藝術上最大的特色是采用夸張、乃至漫畫式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特征,以實現人物典型化,同時收到尖銳諷刺的效果。葛擂硬身上“一切都是四四方方的”,口袋里總是裝著“尺子、秤和乘法表”,他為人處事的原則是“二加二等于四,不等于更多”。他看見女孩子用花紙裝飾房間便嚴加訓斥,因為“花兒是不會長到墻壁上去的”。他根本排斥兒童的想象和幻想,口口聲聲:“只有事實才是生活中最需要的。”小說夸張地把葛擂硬的荒謬的“事實哲學”作了令人失笑的描寫。作品還多次重復和強調人物的某種特有的動作、姿態、語言,以增強諷刺效果,如龐得貝多次在人前吹噓自己“白手起家”等等。其次,小說結構明晰,兩條情節線索分明:一條寫葛擂硬的家庭生活,揭露其奉行功利主義哲學的惡果;另一條寫斯梯芬與龐得貝的矛盾斗爭,展示尖銳的勞資沖突。
上一篇:《老人與海》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苦難的歷程》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