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集》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拉馬丁(1790—1869)的代表作之一。這個詩集主要由《湖》、《秋》、《孤獨》、《絕望》、《晚》、《圣谷》、《上帝》、《人》等24首詩組成。《湖》寫詩人自己望著湖水,回憶起過去的夜晚攜同情人在湖上泛舟的情形。然而,現在一切都消失了。于是詩人對湖水說:“你看,我孤零零地坐在這塊石頭上;你也曾看見她坐在此石上。”就這樣,詩人邊看湖水邊對之講述自己對情侶的悠悠情絲;湖水似乎被詩人所感動,喃喃低語對應,夜空也仿佛動了惻隱之心,從空中撒下相憐撫慰的話語。于是,詩人和湖水,夜空你一言我一語地交談起來。最后詩人得出結論:“人沒有停泊的港灣,時間沒有可抵達的彼岸。”只有“讓我們及時行樂,享受這轉瞬即逝的時光!”在《孤獨》一詩中,詩人寫自己一個人站在黃昏的高山之巔,面向漫漫的群山,莽莽的參天大樹,山下死沉沉的湖面,傷感地嘆道:“沒有任何幸福在等待著我”,“這圣谷,這宮殿、這茅屋的魅力統統逝去,早已成為空虛一片。”他還感到,連為萬物帶來勃勃生機的太陽也“無足重輕”,因為即使他能像太陽那樣博覽偌大的乾坤,看到的也不外乎是“到處空虛烏有,荒涼無垠!”最后,詩人祈求圣谷之風像吹起枯葉一樣,將自己帶向遠方。在《人》一詩中,詩人直抒胸懷,闡述對人生的看法:人的一生只不過是場罪孽,認為既然如此,人何必與命運作斗爭。詩人說,人就象“遺落在虛無邊緣的一顆原子,或者象被風卷走的一粒沙塵”,表現出了不盡的悲觀情緒。
這個詩集的主題主要有二:一,失戀的哀歌。《湖》、《絕望》、《孤獨》、《晚》、《圣谷》、《秋》都是表現這一主題的。二,死亡。這個主題在《人》、《上帝》、《絕望》中都充分地得到體現。作者認為死亡是“為我打開一個美好的世界”,“卸下了人類苦難的重負”。
這個僅收二十幾首詩的小集子,卻是19世紀“詩歌革命”的代表作。據拉馬丁自己說:“是我第一次將詩歌從巴拉斯圣山上解放出來”,使詩成為“人心本身的震顫”。拉馬丁一反當時詩壇的沉悶刻板的文風,在《沉思集》中大量使用迂回文體、幻覺描寫和擬人化手法,甚至還運用了大量的驚嘆號和問號,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詩人靈魂的嘆息和震顫。然而在情緒格調上,《沉思集》則是流行于17、18世紀的法國民間哀歌的繼續,因此詩中多孤獨哀愁之情,即使在表達某種希望之時,也如在上帝面前的哀哀乞語,總沒能擺脫悲觀主義的桎梏。
上一篇:《湯姆·索亞歷險記》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沙恭達羅》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