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恭達羅》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印度古代詩人、戲劇家迦梨陀娑(約公元350—472年之間)的戲劇代表作。劇作描寫豆扇陀和沙恭達羅的愛情。國王豆扇陀在林中尋獵,與凈修林中仙人干婆的義女沙恭達羅相遇并一見傾心,二人私下成婚。豆扇陀返京時答應(yīng)將迎接沙恭達羅進宮,并贈給戒指當信物。由于沙恭達羅無意中得罪一位仙人而受到詛咒:國王將把她忘記,除非見到信物。沙恭達羅懷孕了,干婆派人將她送到京城,國王果然不認她,而戒指又在路途丟失。走投無路之際,她被生母——夭女接走。一漁夫從漁腹中得到失落的戒指,國王見后恢復了記憶,想起了沙恭達羅的一段情意,悔之莫及。此時沙恭達羅已經(jīng)生子,豆扇陀終于找到他們母子,大團圓結(jié)局。這一故事情節(jié)大體上來源于《摩訶婆羅多》和《蓮花往世書》,作者的成就主要在于塑造出兩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沙恭達羅是世界文學史上罕見的東方古代婦女的理想形象。她容貌美麗,光采照人,而且是秀色天成,是一種浸透身心的自然美:生活于大自然懷抱、穿樹皮衣、戴荷花鐲,不見矯揉做作,一切順乎自然。她不僅有天生麗質(zhì)的外貌,還有純潔善良的心靈。她熱愛撫養(yǎng)自己的雙親,與侍女親如姐妹,對弱小動物備加愛護,充溢心胸的是柔情蜜意。質(zhì)樸溫柔是沙恭達羅性格的一面,她還有執(zhí)著剛強的一面。她的剛強表現(xiàn)在沖破各種束縛自主成婚和宮中被拒后對豆扇陀的指責。只要她認定是對的,會不顧一切去追求;對她認為不對的東西,絕不會低三下四、委屈求全。沙恭達羅剛?cè)嵯酀男愿窈蛯γ篮脨矍樯畹膱?zhí)著追求,激動了無數(shù)讀者和觀眾。透過這一形象的理想色彩,她的被遺棄也有古代婦女不幸命運的現(xiàn)實意義。劇作者對豆扇陀作了兩方面的描寫:一方面他是一代明君,孔武有力,在對沙恭達羅的愛情關(guān)系上,也極力渲染他的忠信和深情,宮中拒納沙恭達羅,是仙人詛咒的結(jié)果,恢復記憶后,他寢食不安、痛不欲生。這些表現(xiàn)了作者的理想和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一個封建統(tǒng)治人物的荒淫與殘暴,盡管劇中往往是從側(cè)面借劇中人物之口來作暗示性揭露。廷上拒不認妻的場面,剔除那層神話外衣,也可以看到一個世俗國王的可憎面目。劇作的結(jié)構(gòu)、語言取得突出成就。劇情發(fā)展起伏跌宕,環(huán)環(huán)相扣,時而光風霽月,時而駭浪驚濤,時而行云流水,既聯(lián)貫又緊湊,幕與幕之間過渡自然、引人入勝。劇中運用大量美妙的比喻,語言淳樸中見華麗、嚴謹中有活潑。
上一篇:《沉思集》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浮世澡堂》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