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索亞歷險記》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美國現實主義小說家馬克·吐溫(1835—1910)的長篇小說。作品描寫了頑童湯姆的一段冒險經歷:他和同伴哈克在墳場玩耍時,目睹一幕殺人慘劇,以后又在跟蹤兇犯印江的過程中,發現他在偷挖隱藏的金錢,他們決心奪取這筆財富。一次郊游中,湯姆和小姑娘貝姬在山洞迷路,經過三天三夜努力,湯姆找到一處出口。他和哈克再次入洞,發現印江的尸體并找到藏金?!鞍l財”的頑童不耐沉悶的家居生活,謀劃成立“強盜幫”,開始新的冒險。
小說的主人公湯姆是個機智調皮,反抗性強又明辨是非的孩子。他不堪忍受刻板單調的學校生活,常常違紀逃學。他向往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在大自然中充分發揮天性,發展才能。他機變百出,利用姨媽罰他的“苦工”,做成一筆好“交易”。他嫉惡如仇,在關鍵時刻克服恐懼心理,揭穿了印江嫁禍于人的陰謀,拯救了無辜者。他沉著冷靜,洞中遇難時,安慰弱者,勤于探索,終脫險境。這是一個理想化的美國天才兒童的形象,在他的冒險生涯和許多淘氣的把戲中,都奔涌出活潑的生命力。作品通過湯姆及其伙伴的生活經歷,揭露批判了舊教育制度的野蠻陳腐和宗教的虛偽。老師、校長的“教鞭和戒尺”,使孩子們在“恐怖和苦難中過日子”,個個“呆頭呆腦”,“面容蒼白”,只會寫些“傷春悲秋”的陳詞爛調;當眾獎賞《圣經》的“殊榮”驅使孩子們死背經文,使得他們“用腦過度”,有幾位“差不多成了白癡”;為了“教化”需要,牧師可以把“亡故”頑童的調皮搗蛋說成美德善舉。作品還揭示了小市民的庸俗、保守和貪婪的特性。他們爭相在寬恕罪犯的請愿書上簽字,并痛灑熱淚以示“慈悲”心腸。他們褒賞循規蹈矩、慣于告密的“模范兒童”,而處罰大膽反抗、敢于創新的孩子,以示明察和公正。他們收養發了財的棄兒,以示博愛和大度。他們在每一所“鬧鬼的”房子里掘地三尺,妄想也象湯姆、哈克一樣驟致大富。作者用舉重若輕的筆法勾勒出他們丑惡的靈魂。作品語言質樸流暢,富于生活氣息,敘事狀物、描摹言行時,往往從輕快的揶揄打趣中進發出銳利有力的諷刺力量。作品對兒童行為和心理特點的刻劃尤為出色。頑童們“戀愛”時的把戲、游戲搗蛋時的詭計、發現秘密時的賭咒起誓等等,以及伴隨著這些行為的心理狀態,都寫得真切生動、合情合理。
上一篇:《死者》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沉思集》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