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雅》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德國作家孚希特萬格(1884—1958)的歷史傳記小說。小說以18世紀西班牙著名畫家戈雅在1793年至1806年間的生活為素材,描寫了畫家由不愿過問政治到自覺地投身于人民之中的復雜的思想轉變過程。戈雅出生于農民家庭,由于他的繪畫才能,使他成為一名宮廷畫師,得到國王和王后的恩寵,經常出入于上流社會,過著非常優裕的生活。在一次晚會上,他認識了國內第一貴婦人阿爾巴女公爵,并對她產生了愛情。戈雅雖然為了自己能出入宮廷而不敢輕易得罪首相,但為了救出自由黨領袖約斐拉諾斯,他卻將自己的情婦讓給首相,換取了約斐拉諾斯的自由。戈雅和自由黨人的關系被教會視為“異端”之舉,并兩次被傳列席宗教法庭的審判受“教育”,慘無人道的宗教刑罰使戈雅受到巨大的震動,這些令人驚心動魄的宗教迫害場面給了他以創作素材,《貧鄉斗牛圖》等五幅作品就是表現這種迷信和愚昧的殘酷場面的。戈雅在與阿爾巴女公爵的交往中,發現她是個虛偽、自私、驕橫縱欲的人,戈雅為自己受了騙而舊病復發。經過痛苦的掙扎,終于和虛偽的上流社會一刀兩斷。此后,戈雅游歷全國各地,特別是在故鄉,朋友、親人的話使他深受感動,更堅定了他回到人民中去的決心。可是,他的親人和朋友不斷地去世,戈雅也逐漸老了。他在晚年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并把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種人和事,用天才的畫筆表現了出來。例如最后的《狂想圖》、《是時候了!》等都是這一類杰作。
作者在嚴格遵照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運用了近代心理分析的手法,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戈雅,生動地描寫了戈雅的思想性格、生活經歷,再加上作者對戈雅繪畫作品的獨到評價,使得小說更與一般小說不同而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此外,通過戈雅的思想轉變過程,說明了藝術與政治是有著密切聯系的;面對復雜的社會斗爭,藝術家必須對時代和社會負責。
小說在結構上也獨具特色。作者除了生動地再現小說主人公生活時代的風土人情之外,還運用常見的西班牙小說的獨特風格;在每一章結尾時都以一首古樸粗獷的詩為結尾,使這部小說不但在內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也具有濃郁的“西班牙味”。
上一篇:《戈丹》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指環與書》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