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美國小說家海明威(1899—1961)的中篇小說。敘述一位老漁夫孤零零地駕著一葉扁舟,在茫茫大海上捕魚的故事。古巴老漁夫桑提亞哥常在灣流里一只小船上打魚,最近84天來一條魚也沒有捕到。但他相信“85是一個吉利的數目”,決定再次出海打魚。小伙伴曼林諾不能與桑提亞哥同行,只好祝愿這個孤獨的老頭兒“走好運”。在海上,桑提亞哥費了很大的勁釣住了一條大馬林魚,可是大魚拖著小船向北游去。第三天,老頭兒設法拉緊釣絲,讓魚拖著小船打的圈兒越來越小。他要趁魚冒出水面時抓住它。大魚果然又一次露出水面來,并且游近小船。老頭兒高高舉起魚叉刺進了魚腰,結束了它的生命。他將馬林魚綁在船邊,得意地思忖:瞧魚的模樣足有一千五百磅,該賣多少錢啊!但事與愿違,魚血的腥味引來了鯊魚,鯊魚貪婪地吞食魚肉。 老頭兒用魚叉,刀子,短棍與鯊魚格斗,他也殺死了幾條鯊魚。可是,他的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咬得殘缺不全。到了半夜,成群的鯊魚來吃那條死魚,他知道短棍和槳阻止不住它們的進攻,“他終于給打敗了”。他盡力把小船劃進小港,上了岸走進自己的茅棚,躺倒在床上。早上,好多打魚的人都來看桑提亞哥帶回來的一副巨大死魚骨骼,曼諾林為桑提亞哥的不幸而哭泣。桑提亞哥醒來向曼諾林吩咐了幾件事又睡著了,他“正夢見獅子”。
這篇小說幾乎沒有什么曲折跌宕的情節,但故事相當感人。關鍵在于作者精心塑造了桑提亞哥這一“硬漢子”的形象,謳歌了臨危不懼與厄運作斗爭的“硬漢子”精神。桑提亞哥是闖蕩大海的能手,機智而勇敢的漁夫;他捕捉那條馬林魚的過程,以及他竭力阻止群鯊吞噬馬林魚的艱苦奮斗,完美地表現了一個孤獨的英雄的剛毅、堅韌的性格。 他決心把馬林魚“弄死”拖回小港,不僅僅是為了養活自己,而是“為了光榮”。因為,他是個“打魚的”,就要到“遠遠的”海上去打魚,必須完成“他生來要干的”任務。即使面對失敗和死亡的命運,他也要忠實于他的執拗的感情和勇于戰斗的“硬漢子”性格。也許如人們所指出, 他對“好運”與“厄運”的思慮,對上帝又是祈求又是否定的復雜心理,多少透露了宿命觀點(也可以說是作者的思想意識),但他畢竟還是竭盡全力“抖擻抖擻當年的威風”,堅持不懈地沖擊似乎注定了的命運, 這就明顯地說明他最終仍不愧為一個宿命論的違抗者。作者有意識地介紹了這個“古怪的”老頭兒的“古怪的性格”,不管過去失敗了多少次, 也不管將來怎樣,他要使個人生活在永恒“現在”的領域之中:“他證明了一千次都落了空。現在他又要去證明了,每一次都是一個新的開端, 他也決不去回想過去這樣做的時候”。
在小說中,作者采用了多種多樣的象征手法。桑提亞哥實質上是抽象化的自強不息的人物,他與馬林魚,鯊魚以及變幻莫測的大海的關系,充滿了多層次的象征性或寓意。桑提亞哥的悲劇性故事,形象地說明:孤獨的人與外界勢力作斗爭時,很難逃脫失敗的厄運,但真正有力的人應是打不敗的。人必須勇敢地對待失敗。海明威十分欣賞他的主人公體現了堅強的人性:“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桑提亞哥用他英雄的氣概和風度,把自己從生活上的失敗者轉化為精神上的強者、勝利者。他的悲劇故事,既有希臘悲劇式的凈化意義,又有現代派悲劇中探索人的生存意義的啟迪作用。小說的語言文字經過嚴格的錘煉,沒有任何冗言贅詞,顯得特別簡約、清新、干凈、單純。作者還運用諷喻手法,配合象征、寓意的描寫,加強了作品內涵的豐富性和深刻性。
上一篇:《翟米妮·拉塞特》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艱難時世》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