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樁夜”的故事
小孩子的睡眠時間遠遠超出大人,三個月以前的寶寶,每天睡20個小時左右,好像整天都在睡覺的樣子。三個月到一歲要睡15個小時。一歲到兩歲,最少要把時鐘睡一圈兒。所以,小孩子除了正常睡眠之外,還要小睡。小睡當然是在白天,上午、下午各一覺。一般來說,下午這一覺來得要長一些。凡事有利有弊,如果下午這一覺睡得過于充足,那么到了晚上,孩子們就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安分。他們有時候會沒完沒了跟你熬夜,直到你精神崩潰。這種現象在我們那兒叫“倒樁夜”,意思就是,把覺睡顛倒了,晚上不睡白天睡。
“倒樁夜”,淺究其成因,只有一個,孩子白天睡得過多。深究其成因不外乎兩個。第一個是不忍心。看著孩子在小睡時愜意安詳的樣子,做父母的多半不忍心把他們叫醒。況且,幼兒的生長多數在睡眠中完成,睡得少了難免耽誤成長。第二是大人巴不得落得清閑。看孩子是一件極其繁重的工作,但是看一個睡夢中的孩子相對輕松,這道理再簡單不過。
極其幼小的孩子,身邊離不開人。孩子睡著之后,大人總算可以松一口氣,可以舒一舒筋骨,可以磕一嗑瓜子,可以在群里拋一拋媚眼兒、搶一搶紅包,就連去趟衛生間,也不用提心吊膽。
聽一個朋友說,在他們家里發生過這樣的故事:外祖母在家看孩子,突然需要去趟衛生間。剛剛蹲下,突然客廳傳來“嘩啦”一聲,老人家什么也顧不得了,提著褲子就往外跑。故事結局倒也好笑,寶寶只是把玩具掉了一地。其實,這樣的案例在每個家庭都有,我們家也有過。
女兒出生的第二年夏天,有一段時間就“倒樁夜”了。一到晚上小家伙便精神煥發,上躥下跳,左蹬右蹺,把我們夫妻倆折騰得一上班就打哈欠。
晚上,我側躺在床上,背對著娘兒倆,為的是給那家伙騰出更多的空間。剛要進入夢鄉,忽然腰眼兒上挨了一腳,猛地睜開眼睛,感覺傷害不大。剛剛閉上眼睛,又有人來抓我的頭發。咬咬牙忍了,慢慢見到了周公,又有個家伙來啃我的臉。把我給折騰得跟坐過山車似的,一會兒明白一會兒糊涂,后來實在忍不住了,轉過身來,照小家伙屁股上來了兩巴掌:“快點睡覺!”
“哇!”女兒這一哭可不得了,她母親不干了,橫眉立目,杏眼圓睜:“你是不是有病啊!你打孩子干什么!”
我懶得解釋,骨碌到一邊兒,假裝打呼嚕。
雖然我的方法不可取,但的確奏效。小家伙被摟在媽媽懷里,抽抽搭搭,一會兒就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老婆還不依不饒:“你是不是有神經病啊,大晚上你打孩子干什么!”
我說:“我,我,我……肚子有點餓,先吃早飯。”
從那以后,我忍氣吞聲,心想,既然改變不了別人,就得改變自己。我修身養性還不行嗎?不管小家伙在床上怎么踢蹬,我盡量做出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不管小家伙拿腳踹我還是拿手撓我,我都在心里跟自己說,穩如泰山,雷打不動,死豬不怕開水燙。大概小家伙折騰的幅度有點大,小腦袋一下碰到我肩膀上,哇哇哭了起來。要知道我那肩膀,比生鐵塊軟不了多少,平時沒少鍛煉。當然,主要原因是肉少。
聽到小家伙一哭,我心里這個樂。心想,叫你半夜不睡覺!我不作任何反應,保持原有姿態。意思是告訴我妻子,看,我這次可連動都沒動!果然,我妻子沒再找我的碴兒,摟著孩子睡著了。
后來,大人們總結了經驗與教訓,對孩子的睡眠時間進行了適當調整。下午早一點把孩子弄醒,讓她留點困意晚上再睡。孩子還沒睡飽的情況下,把她弄醒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你得把她抱起來,用自己的臉輕輕摩挲她的小臉蛋兒。
因為我每周都有那么兩天是半夜下班,于是妻子就安排給我一個光榮的任務,回到家先要給孩子把尿。咱一向言聽計從,上級指示,責無旁貸。下了班,回到家,躡手躡腳地換上拖鞋,躡手躡腳地來到臥室,躡手躡腳地把小寶寶抱起來,去把尿。
給寶寶把尿,以前我都是跟提小兔子似的把小家伙拎起來放到“小鴨子”上面。后來,我老婆不止一次給我做過培訓。要兩只手將寶寶抱起來輕輕地放在“小鴨子”上,然后坐在床沿上,讓寶寶趴在大人腿上,繼續處于睡眠的姿態。哦,是這樣啊,我說怎么每次提她的時候,她兩只小腳總在不住地亂蹬。
寶寶有個動作特別可愛。我每次把她放在“小鴨子”上面的時候,她總要睜開眼睛看我一眼,然后叫聲“爸爸”,這才趴在我腿上,隨后便傳來嘩嘩嘩的響聲。于是,我認為,這小家伙,有足夠的警惕性,入室盜賊根本抱不走她。
在寶寶學會自己上衛生間之前,那個“小鴨子”一直是她臥室里親密的小伙伴。那是一個寶寶坐便器,藍色,“小鴨子”的形狀。鴨頭兩邊各有一個把手,寶寶坐在上面的時候,手可以扶著。
有一次心血來潮,給孩子把完尿,依然舍不得放下,便抱著她去客廳里轉了一圈兒。我本來以為,孩子已經睡著了,現在就是把她抱出去賣了,也不會醒。沒想到小家伙迷迷糊糊之中感覺不對,小腳亂蹬,嘴里直哼哼。她這一出聲,我趕緊跑回臥室,是想在老婆驚醒之前把她放回原處。沒想到,她已經醒了,溫柔地對我說一句:“你有病啊!”
上一篇:《【馬來亞】·民間童話·太陽、月亮和公雞的故事》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小扒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