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美國現實主義小說家馬克·吐溫(1835—1910)的代表作。流浪兒哈克被道格拉斯寡婦收養,但他不習慣過資產階級家庭那種“規矩”、“體面”的生活。他的酒鬼生父突然歸來,強行把他帶進森林,關在一間破屋里。他忍受不住父親的毒打,便逃了出來。路上與逃亡的黑奴吉姆結伴而行,打算到北部沒有黑奴買賣的自由州去。一路上他們乘坐木筏在密西西比河上飄流,歷盡艱險。最后,吉姆根據主人華森小姐讓他恢復自由的遺囑而獲得自由,哈克仍過著無拘無束的流浪生活。
主人公哈克是個正直勇敢、心地善良的白人少年。他厭惡虛偽的文明和令人窒息的宗教說教,寧愿外出自由流浪而不愿做紳士。他不僅自己渴望自由,也幫助黑人吉姆獲得自由。在飄流過程中,他與吉姆建立了真誠、平等的友誼。這種友誼使他戰勝了法律和宗教關于“幫助黑人逃跑就是犯罪,死后要下地獄”的種族偏見和道德說教,毅然撕毀已經寫好的揭發吉姆逃跑的告密信。另一主人公吉姆不同于以往美國文學中那些飽受奴役卻逆來順受的黑奴,而是具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敢于維護人的尊嚴的新的黑人形象。他得悉主人要將他賣給奴隸販子時,立即以潛逃自由州的行動進行反抗,并且向往著有朝一日贖出妻兒,過上獨立自由的生活。他純樸善良,珍重友情,一路上對哈克百般關心和照顧。為了哈克的好友、受傷的白人孩子湯姆,他冒著被捕的危險留下照料。他并不卑躬屈膝,當哈克戲弄、取笑自己時,他敢于批評,使哈克感愧交集,痛改前非。通過哈克和吉姆的飄流歷險,小說抨擊了美國腐朽、野蠻的蓄奴制,表達了作者反對種族歧視、主張平等自由的民主主義思想。對于19世紀中葉美國外省現實生活中的丑惡現象,如大家族的血腥械斗,二流子的招搖撞騙,宗教徒的愚昧落后等等,都作了有力的諷刺揭露。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集中體現了馬克·吐溫小說獨有的幽默風格。他善于在詼諧有趣的描寫中諷刺社會的丑惡現象,采用對比、襯托的手法使兩個主人公的性格鮮明突出(如用吉姆的忠厚、誠懇、慈愛對比哈克的天真、淘氣、善良)。小說把刻劃人物渴望自由的心情與描寫密西西比河兩岸迷人的自然景色結合起來,做到情景交融,抒情色彩濃烈。
上一篇:《名利場》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嘉爾曼》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