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之甍》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日本當代作家井上靖(1907—)的第一部歷史小說,取材于唐玄宗天寶十二年鑒真和尚東渡傳戒的史實。 日本天平年間,多次派出遣唐使團,學習大唐的先進文化。小說從日本第9次遣使寫起,榮睿、普照等日本來使幾經周折聘請高僧東渡傳戒。慨然應聘的揚州高僧鑒真及其弟子,與日本僧人一道, 6次起行, 5度失敗,經歷11年漫長的歲月,終于東渡成功。鑒真在日本10年,傳授戒律,建造寺院,傳播文化,極受尊重。建造唐招提寺期間,日本弟子普照將友人從唐土帶來的一個甍轉贈該寺,安置于金堂屋頂。寺落成后不久,鑒真以76歲高齡圓寂。
小說描寫了中日僧人為兩國友好交流,為日本文化發展而英勇奮斗、百折不撓的精神,歌頌了中日人民源遠流長的文化關系與歷史悠久的傳統友誼。小說刻畫了眾多的歷史人物,其中著意刻畫了鑒真和尚與榮睿、普照、業行等富于獻身精神的中日僧人。鑒真自幼受戒,修行禪門,潛心學經,知識淵博,造詣極深。他具有無比堅定的信仰和睿智的見識。為了宣揚佛法,普渡眾生,他毅然決定東渡。盡管他5次失敗,甚至雙目失明,但他絲毫不改變自己的意志,終于在第6次駕馭萬里洶濤而了其夙愿。他在日本傳道,兢兢業業,奮斗不息,為中日文化交流譜寫了雄偉悲壯的一頁。日本僧人榮睿、普照、業行等人,鍥而不舍,不屈不撓,為祖國的繁榮貢獻一切,甚至生命。尤其是榮睿的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他是東渡事件的主要發動者和組織者。他時刻不忘重任,雖兩次下獄, 5次受挫,但始終不悔,最后在流離中抱憾而死。
小說結構嚴謹完整。寫日本遣使入唐到鑒真圓寂前后30年,其間兩國歷史的風云變遷,事件紛繁,人物眾多,可是作者卻能抓住東渡這一主線,劃定主次,不枝不蔓。同時,敘事與抒情雙管齊下,使全書構成一個錯綜復雜但又嚴密的藝術整體。
上一篇:《大堂神父》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天路歷程》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