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茉莉花叢中發現一朵玫瑰,心靈,
也會那樣離開肉體,張開四翼遠飛,心靈,
回來吧,我說,忘掉那些恐怖,心靈,
啊,你,心靈,啊,心靈,啊,心靈,你,
?。⌒撵`!
自此以后命運如何讓我浸透毒素,
荊棘刺穿胸膛——生命成了我的地獄。
沒有一顆心靈和我在一起,我很痛苦,
啊,你,心靈,啊,心靈,啊,心靈,你,
啊!心靈!
你成了灰燼,靈魂,——而激情也與你分離,
你,好像茉莉花的鬈發,踐踏了激情,
靈魂,你永遠也不會成為激情的奴隸,
啊,你,心靈,啊,心靈,啊,心靈,你,
?。⌒撵`!
心靈高于靈魂,倘若它渴求著相會,
在我們看來,相會的瞬間比兩重世界更可貴。
啊,心靈,你一直渴望著與柏樹的相會,
啊,你,心靈,啊,心靈,啊,心靈,你,
??!心靈!
我告訴你,“只要你呼喚我,”——我一定出來,
我調撥鏘克琴,和著愛情的橫笛走出來,
啊,科波茲琴,只要我聽到你的琴聲,——我一定出來。
啊,你,心靈,啊,心靈,啊,心靈,你,
??!心靈!
你,艾赫曼德,以最優美的語言歌唱心靈,
心靈將在詩歌中迸發出熾熱的激情。
你的服裝幾個世紀都不會腐爛,心靈。
啊,你,心靈,啊,心靈,啊,心靈,你,
??!心靈!
(元無名譯)
【賞析】
這首《莫拉巴》與《你的嘴唇好像殷紅的花瓣》相比,在肯定現世生活,肯定激情方面無疑走得更遠,而它的情感基調與帕夏的其他詩歌相比也更為深沉,但是追尋的決心也更加堅定。
《莫拉巴》全詩共分六節,這六節之中所蘊涵的感情是前后連貫的,構成了一場詩人對充滿激情的心靈的呼喚。詩的第一節中所描寫的心靈是不羈的,會為了一朵在茉莉花叢中盛開的玫瑰而拋棄沉重的肉體,它展開翅膀,就算主人——“我”的呼喚也難以讓它回頭。節末那四聲呼喚著心靈的嘆息,充滿了無奈,充滿了留戀。詩的第二節是第一節情感的繼續發展。詩人處在痛苦之中,生活的毒素和荊棘使他心力交瘁。把生命比作地獄,這顯然是用了夸張的手法,但這也生動地表現了失去了心靈的詩人的極大的痛苦。這里的嘆息已經不僅僅是無奈,而是成了呼喚心靈的泣血的哀鳴。詩的第三節著眼點陡然由前面的心靈變成了靈魂。詩人說,靈魂是沒有激情的,這與前面的心靈恰好相反。事實上,在伊斯蘭教中,靈魂的地位非常高貴,它是人體驗真主,最終達到與真主合一的重要途徑。雖然在人的靈魂獲得神智的過程中,也需要狂喜、激情和陶醉,但是這里的激情絕不是對世俗的榮華富貴的留戀,也不是對世俗愛情的沖動,而是以真誠、絕對的愛去獲得真知,即神智。詩人為什么由前面追尋心靈突然轉移到靈魂了呢?難道他最終決定放棄遠走高飛的心靈?第四節一開始就對這個疑問作出了回答?!靶撵`高于靈魂”!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判別,在15世紀的奧斯曼帝國,宗教有著絕對的權威。宣揚代表激情的心靈高于追求真主的靈魂,這在當時簡直是難以想象的。而且詩人在這里還不滿足,他繼續宣稱,相會的瞬間,即人與心靈,與激情合而為一的瞬間比此岸和彼岸的兩重世界更加寶貴。節末的四聲“心靈”,已經不像前面那樣是凄婉的嘆息,而是一聲聲振聾發聵的呼喊。在第五節中,這樣渴求激情的感情繼續發展,詩人在這里一再表白著自己的心志,只要聽到心靈的呼喚,只要聽到心靈召喚的琴聲,他一定會走出去,一定會大大方方地接納心靈,接納與心靈一并到來的激情。
詩的最后一節是整首詩的點睛之筆,在這里,詩人以一個先知的身份,預言了激情和心靈的未來,從而使全詩沒有僅僅停留在個人的層面,而具有了一種普世性的情懷。詩人這種大膽的預言,對于詩歌和心靈之間這種密切關系的大膽肯定,在幾個世紀以后的浪漫主義那里得到了全面的印證。迸發著激情的心靈,的確在后來的詩歌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全詩最后一句中的四個“心靈”,已經成為詩人對未來的希望。
最后還要提及一點,即詩題“莫拉巴”,是一種詩體,韻式為aaaa, bbba, ccca, ddda。這是一種流行于中古阿拉伯、土耳其的詩體。
(董瑋)
上一篇:《蘇爾詩海(節選)·蘇爾達斯》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菩提樹下·瓦爾特》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