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貝拉》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詩人濟慈(1795—1821)的長詩。詩人重述了《十日談》中的一個短篇故事。少女伊莎貝拉愛上了窮苦青年洛倫佐,她的兩個哥哥為了把妹妹許配給有錢人,殺死了她的情人。伊莎貝拉設法找到洛倫佐的頭顱收藏起來,每天對著它悲傷哭泣。詩人對小說原作的情節進行了改動,把兩個哥哥寫成資產階級守財奴,一心聚斂財富,不擇手段。他們殘酷剝削和虐待工人,強迫工人承擔繁重的勞作。環境描寫也由中世紀的意大利店鋪,變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剝削方式:深深的礦井和喧鬧的工廠。長詩主人公伊莎貝拉是一個美麗多情的少女,單純善良。她不顧等級偏見,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無私地奉獻出最珍貴的感情。她矢志不渝,忠于自己的愛情。面對摧殘她個人幸福的敵人,堅決抗爭,以死殉情。
這首詩反映了濟慈思想的重大變化,由強調感官享受變為注意思想深度,由對“永恒美”的謳歌變為注意表現社會問題。長詩揭露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社會給人們帶來沉重的奴役枷鎖,還冷酷地摧殘人間最美好的感情和對幸福的自由追求,揭示出個性解放的要求同英國現實生活的尖銳沖突。長詩表現了詩人對貧富懸殊的英國社會的憎惡,對深情向往的“理性王國”和美的憧憬的幻滅感。長詩表現出高度的藝術技巧:語言極其豐富、生動、準確,音韻諧調,格律形式多種多樣。特別是在再現自然美方面,長詩中對各種音響、氣息、觸覺、光和色彩等一切感覺領域都有精確敏銳的描繪。
上一篇:《伊索寓言》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佛本生故事》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