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問題采訪記》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78 彩色片 90分鐘
蘇聯格魯吉亞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拉娜·戈戈別里澤 編劇:茲·阿爾謝尼什維里 埃·阿赫弗什季阿尼 拉娜·戈戈別里澤 攝影:尼·埃爾柯瑪依什維里 主要演員:索菲婭·齊阿烏列里(飾索菲科) 格·巴德利澤(飾阿爾奇爾)
本片獲1979年全蘇電影節大獎,意大利圣利莫國際電影節大獎;1980年蘇聯國家獎金
【劇情簡介】
索菲科正在和一位年邁的圖書館女管理員談話。這個圖書館就是這位年邁的管理員的全部生活,她中學畢業就到這里來繼承父業。這是60年以前的事。她感慨地對索菲科說:“生活似乎在剎那間過去了。”
索菲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丈夫阿爾奇爾是一個很風趣的學者,一雙兒女活潑可愛。年邁的母親經過多年的離別后與他們住在一起。清晨,索菲科很快起了床,邊走邊穿衣服,很快地準備早點,催促孩子們起床。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阿爾奇爾提議買一輛汽車。全家人都幻想著開著自己的車去森林、去海邊。可是當他們意識到還缺一大筆錢時,阿爾奇爾泄了氣,但卻不無幽默地說:“……我們要汽車干什么?不活動會把現代人給毀了的。……野獸憑什么比人健康?就是憑他們是步行的……”
在索菲科工作的編輯部里,一位老婦人前來拜訪。她向索菲科表示想進養老院。因為“……早上,大家都走了,我呢,像個聾啞人,與世隔絕。他們回到家里也對我不理不睬。他們在自己的屋里,談他們自己的事,看來是不愿讓我聽見。到了那兒總還有人說說話吧。”索菲科對這個兒孫滿堂的孤獨老人充滿同情。
索菲科的采訪活動繼續著。觀眾看見了一家人——母親、父親和四個孩子。歌聲響起了,這是一首歌唱螢火蟲的古老的格魯吉亞多聲部合唱曲。“也許您不相信,但是,我們家里沒有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歌聲幫助了我們……”
當索菲科家的晚會結束,客人們為了相愛的人們永遠在一起而干杯離去之后,索菲科吃力地坐到椅子上,微笑地看著阿爾奇爾說:“我累了……”這時,她仿佛聽見了一個生動有力的嗓音,看見了一個年青婦女的臉,閃閃發光的黑眼睛。索菲科聽見她在說:“我的家呀——誰都會羨慕的。沒有家,我簡直一天也活不了。”“您問我有什么幻想。我常常想,如果工廠在我們村,我們都在那里生活……”
索菲科繼續為那些寫投訴信的人奔忙著。她和攝影記者來到郊區的一所學校。這學校的院子被一個建私房的人占去了一大半。索菲科了解了情況,想要努力為孩子們把權利奪回來,還給學校。她成天忙碌,把約好的宴會也給耽誤了。這使阿爾奇爾很傷心。當他得知索菲科拒絕了輕松的工作,仍然心甘情愿地為別人伸張正義,解決困難而忙碌時,他的心涼了。一天中午,他對索菲科說:“……我不能再這樣生活了。你沒完沒了地出差,毫無意義地忙忙碌碌,還那么愛管閑事,讓我厭惡極了。”索菲科希望丈夫理解她所熱愛的工作,但阿爾奇爾卻諷刺說:“你熱愛什么?什么?請你回答——你幸福嗎?臨睡前你幻想些什么?你對自己的職業有什么看法?難道你不明白,這一切都是虛偽的!”索菲科感到莫大的侮辱。他們的感情無可避免地出現了裂縫。
一天中午,索菲科坐在無軌電車里。她茫然地注視著窗外,突然像看見了什么人,興奮起來了。原來她看見阿爾奇爾在街心花園里徘徊,像是在等待著什么人。索菲科急忙下車,向阿爾奇爾走去。她似乎看見阿爾奇爾在向她微笑。于是,她也微笑著迎他而去。突然,她看見一個年輕婦女從她身旁走過。索菲科站住了。那婦女快步走到阿爾奇爾身旁,吻他。微笑在索菲科臉上“凝住”了。阿爾奇爾神采奕奕。他對那婦女說了些什么,珍愛地抱住她的肩膀,把她帶走了……
索菲科想起了她曾經采訪過的一個獨身女人。那位很有個性的婦女曾經這樣說過:“……可憐的女人從早到晚,替丈夫又洗又縫,還要做飯,還要為他養育孩子。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而他呢,什么也不管,像只公雞似的逛來逛去,盛氣凌人……”“男人只有當我需要的時候,才能在我身旁。總有一個男人在身邊是件很難熬的事情……”
索菲科的兩位姑姑也知道了索菲科家庭的不幸。她們為阿爾奇爾對索菲科的不忠而氣憤不平。此刻索菲科的記憶中響起了一個被男人拋棄的女人絕望的聲音:“我對他怎么不好啦,我伺候他,照顧他……可他說走就走,一走了之!我怎么辦呢?! ……”
索菲科為學校的事奔走終于取得了成功。校長興高采烈地向她報告:“……昨天是我們盛大的節日……孩子們像參加突擊進攻似的——五分鐘以后鐵絲網就無影無蹤了……”校長向她表示感謝和敬意:“……我第一次見您時,本來不抱任何希望。我想,這個弱小的女人怎么能對付得了那么兇殘的怪物呢?……后來我才明白——您是另一種人!您不知道害怕為何物!”
在工作中為孩子們伸張了正義,這給了索菲科以莫大的安慰。然而,家庭的不幸接踵而至。一生備受磨難的母親病重辭世。家庭破碎在所難免。
索菲科決定與阿爾奇爾分手。他倆在舊城那條彎彎曲曲的小胡同里走著。這里是他們童年時居住過的地方,也是他們倆初戀的紀念。索菲科堅定地對阿爾奇爾說:“……你不必為我們擔心,阿爾奇爾,孩子們已經長大了,他們會理解我們的。”
阿爾奇爾在一堵石頭圍墻邊停住了腳步。索菲科走近他,平靜地看著他的眼睛說:“你別以為我有什么可惋惜的。相反,如果可能的話,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索菲科走開了,走上窄窄的臺階……阿爾奇爾跟在后面。
索菲科飛快地、急促地走在喧鬧的梯比里斯大街上。那些訴著自己的不幸、痛苦、委曲或歡樂、喜悅的人們的聲音,和街上的喧嘩聲交織在一起。索菲科傾聽著這些聲音。在我們眼前,一連串婦女的面影顯現出來:這是被遺棄的女人;孤獨的、自己挑選了自己命運的婦人;對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都很滿意的紡織女工;唱歌的一家人的母親;老圖書館管理員;在孤獨的生活中變得冷酷的婦女;咖啡館里快樂的女孩子們;想到敬老院去的老太太。還有許多別的女人。她們的聲音相互交織著,淹沒在街道的一片喧嘩中。
索菲科在大街上走著。
【鑒賞】
《個人問題采訪記》是蘇聯格魯吉亞著名女導演戈戈別里澤多年來探索當代婦女命運的一部頗具代表性的作品。
《個人問題采訪記》的情節由女記者索菲科采訪向報社寄投訴信的一組婦女的經過以及她的個人生活組成。導演以清新活潑的紀實風格,在觀眾面前展現了一連串婦女形象。影片的情節在兩個層面展開。隨著女記者索菲科采訪的足跡,觀眾看到了一個個當代蘇聯婦女的小故事:被拋棄的女人;認為男子已成為女人負擔的青年婦女;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很滿意的紡織女工;愛唱歌的一家的母親;兒女成群卻想進養老院的老婦人;還有咖啡廳里快樂的女孩子們……這是影片情節的第一層面。
在影片中,這一個個小故事就是索菲科的實地采訪。有時導演還把它們展現在主人公的回憶中,把這些采訪活動安排成女記者索菲科個人生活的主旋律的伴奏。觀眾還在影片上看見了索菲科的童年,她的家庭、她與丈夫、母親、孩子們以及年邁的姑姑們的關系。導演把這些關系表現得非常細致入微。這是情節的第二層面。
在敘述故事情節的過程中,女導演以生動辯證的手法塑造了一個當代蘇聯婦女的典型。以這個典型表現了一種社會情感,即正義感。女記者索菲科知道應該如何與人相處,應該如何生活,如何幫助別人。導演通過對女主人公索菲科個人生活中的兩個悲劇,來完成對這個典型的塑造。
索菲科童年時曾被迫與母親長期分離。她永遠也忘不了她被姑姑們從孤兒院接回來,母親第一次出現在家門口的那個場面。親人們向門外迎去,母親進門,這些動作都重復了三次……屋里沒有人,母親在洗手,洗了很久,動作很慢。后來,她用手撫摸自己的臉。開始時,母親的形象是一個剪影,隨后,畫面變得清晰起來,觀眾看到了母親面部的大特寫……這個回憶像一首詩,緩緩地敘述著索菲科童年的悲劇性經歷。
女主人公索菲科生活中的第二個悲劇是她與丈夫的關系。這個悲劇是在觀眾面前逐漸形成的。阿爾奇爾對妻子“介入別人生活”的無休止的采訪活動厭煩了,他認為索菲科為了事業和社會責任心而放棄舒適的工作是得不償失。這個悲劇的高潮是索菲科在街心花園旁看見丈夫的那場戲。……索菲科看見阿爾奇爾走來,她以為他是迎她而來的,然而他卻向另一個女人走去。那女人年青、漂亮。他們親昵地摟抱著與索菲科擦肩而過。此刻有多少錯綜復雜的感情流露在索菲科臉上!她震驚、痛苦,感到屈辱,又有些好奇。突然,在一瞬間,她的臉上閃現出一絲痛苦的微笑。于是這失敗的一剎那成了勝利的時刻。導演以這富于詩意的一筆——索菲科痛苦的微笑——使女主人公的形象在觀眾眼前變得更加高尚。
在《個人問題采訪記》中,拉娜·戈戈別里澤觸及了蘇聯當代婦女生活的一個“痛點”。把當代婦女生活中一個最富于戲劇性的沖突擺在觀眾面前。做一個賢妻良母是每一名婦女與生俱來的使命。熱愛事業、忠于職守,爭取與男人一樣享有平等的社會權利,這是當代婦女的第二項使命。如果不完成第一項使命,丈夫會離家出走,家庭會破裂;放棄第二項使命,就不能設想自己是一個當代婦女。急速的生活節奏和拓展了的當代生活面,使二者必擇其一的問題變得尖銳起來。這種帶有時代特征的沉重負擔首先壓在知識婦女肩上。導演以索菲科的采訪活動,把女主人公經受這二者必擇其一的考驗的過程表現得入情入理。對于索菲科來說,那些被采訪的婦女,就是她本人。她同情她們,在采訪過程中,她不斷地變成一個個新的女人,以此來證明自己與這些普通婦女相近相似的關系。影片中索菲科采訪的幾個對象的內心獨白,也是導演思考已久的婦女性格的復調表現。這種處理,使女主人公索菲科作為一個典型變得諧調起來,使觀眾能夠把她作為一個活的人、一個同時代人來接受。影片的結尾,經歷了心靈的創傷,但沒有被摧垮的索菲科在大街上走著,她重新聽到了各種聲音,看見了一張張女人的臉。她們之中的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都在解決各自面臨的二者必擇其一的問題, 每個人對幸福和不幸都有自己的看法。這些鏡頭,猶如一面打碎了的鏡子,如果把這些碎片拼合在一起,便是一幅當代蘇聯婦女的典型畫像。
上一篇:《喪禮》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中學生圓舞曲》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