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列門特·哥特瓦爾德(Klement Gottwald,1896—1953),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著名活動家,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前主席,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前總統。
1896年11月23日,哥特瓦爾德誕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摩拉維亞地區杰吉采村的一個農民家庭。迫于生活艱難,母親替人家當奶媽。他12歲時被送到維也納,在一個做木匠的親戚家當學徒,一邊做工一邊學習。后來,他進入德國人辦的學校讀書,同學和老師都把他視為捷克鄉巴佬,嘲笑他德語說得不好。哥特瓦爾德沒有氣餒,通過勤學苦練,學會了說流利的德語,做到書寫無誤。
1912年,哥特瓦爾德參加奧地利社會民主黨領導的維也納青年運動,開始接觸有關社會主義的著作。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回到摩拉維亞老家當木匠,一年后應征入伍,在奧匈帝國軍隊服役。因不堪忍受軍官的種種虐待,他于1918年逃跑回家。同年10月28日,奧匈帝國崩潰,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宣告成立。哥特瓦爾德一度到捷克斯洛伐克軍隊第六炮兵團服役。他感到這同樣是一支壓迫人民的部隊,不久離開軍隊到工廠做工。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下,他成了捷克斯洛伐克社會民主黨左翼的積極分子,并參加1920年12月總罷工。
1921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誕生。哥特瓦爾德加入共產黨,成為黨的專職干部。在1921—1926年間,他受黨的指派,到斯洛伐克地區負責黨報的出版,擔任《斯洛伐克共產黨人》、《窮人真理》和《人民之聲》報的編輯,兼作發行、會計等工作。1925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被選入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局。1926年起,任捷共中央宣傳鼓動部部長。
1926—1929年間,捷共黨內以伊雷克為首的右傾機會主義者,宣揚資本主義穩定的長期性,主張取消無產階級的斗爭。在1929年2月召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第五次代表大會上,哥特瓦爾德參加了批判伊雷克右傾機會主義的斗爭,他指出:資本主義的穩定是相對的和暫時的,新的危機必將到來。在這次代表大會上,哥特瓦爾德被選為捷共中央總書記。
在他的領導下,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制定的路線強調:“爭取工人階級和貧農階級中的大多數,為剝奪資本家,沒收大莊園,實現被壓迫民族的自決權”而斗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發表聲明,要求“實行無產階級戰斗的統一以及工人、農民和被壓迫民族的革命聯盟,實現無產階級在這個革命聯盟中的領導地位”,“通過暴力革命,推翻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1929年,捷克斯洛伐克進行全國選舉,哥特瓦爾德當選為國民議會議員。他利用合法的議會講壇,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的主張,揭露資產階級反動派,批駁他們對捷共的攻擊,為擴大黨在人民中的影響作了不懈的努力。
1928—1943年間,哥特瓦爾德擔任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1938年起任共產國際書記處書記。他同當時共產國際總書記季米特洛夫一起,為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做了大量工作。斯大林認為:哥特瓦爾德是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內最有才干的領導人。他曾就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內的重大問題,多次同哥特瓦爾德商談。
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國上臺。捷克斯洛伐克日益面臨德國入侵的威脅。1936年,哥特瓦爾德在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闡明:在希特勒法西斯主義威脅面前,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的任務是反對希特勒,保衛捷克斯洛伐克。他積極主張建立國內和國際上廣泛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抵御日益猖獗的法西斯侵略活動。
1938年5月,希特勒在德、捷邊境集結兵力。哥特瓦爾德號召捷共黨員奔赴保衛祖國的前線,喚起人民拿起武器抗德衛國。這一行動迫使捷克斯洛伐克的貝奈斯政府作出了局部動員的決定,加上國際反法西斯力量對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聲援,希特勒暫時縮回侵略魔爪。
英、法兩國政府推行綏靖政策,妄圖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利益,對希特勒妥協讓步。當年8月初,英國首相張伯倫派倫西曼到捷克斯洛伐克搞所謂“調?!?。倫西曼曾經擔任多屆英國內閣大臣,以親德聞名于世。哥特瓦爾德代表捷共發表聲明,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堅決反對帝國主義者拿我國命運作交易的企圖,人民不允許任何人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邊界的任何觸犯”。
哥特瓦爾德親自向貝奈斯總統轉達斯大林的口信說:如果法國不履行與捷克斯洛伐克簽訂的同盟條約中規定的義務,在捷克斯洛伐克遭到侵略時,不給予軍事援助;波蘭和羅馬尼亞又拒絕讓蘇軍過境,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捷克斯洛伐克奮起自衛,請求蘇聯援助,蘇聯也準備給予軍事援助。
9月29日,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簽訂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帝國主義的壓力下屈膝投降。在民族危機的緊要關頭,哥特瓦爾德再次拜訪貝奈斯,明確指出:“我們不能贊同你,總統先生!赤著腳的、手無寸鐵的阿比西尼亞(即埃塞俄比亞)入還進行了抵抗,而我們卻要屈服。請你看一看,西班牙人民是如何抵抗的!我們有良好的軍隊和團結一致的人民?!侥岷诘囊笫遣粦邮艿??!?br>
1938年10月11日,哥特瓦爾德針對政府公開背叛民族和國家利益,在國民議會常委會上指出:“阿比西尼亞人民進行了戰斗,中國人民也在進行戰斗,而擁有一切防衛手段的捷克斯洛伐克,卻不戰而降”。他表示,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人,要繼承胡斯運動的革命傳統,奮起抵抗。
“慕尼黑協定”簽訂數月后,德國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共轉入地下活動。1938年11月至1945年,哥特瓦爾德被迫僑居莫斯科,領導設在這里的捷共中央,制定了民族解放斗爭的基本方針,指導國內的斗爭。哥特瓦爾德號召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武裝反抗希特勒的占領,他指出:“作為捷克斯洛伐克人,作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公民,作為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我們的責任就是作出最大努力,促使希特勒德國在軍事上的失敗?!?br>
1940年,以貝奈斯為首的一批人在倫敦組織流亡的捷克斯洛伐克臨時政府,從事復興捷克斯洛伐克的活動。1941年7月18日,這個政府同蘇聯締結對德作戰聯合行動協定。根據協定的規定,在蘇聯建立了由斯沃博達將軍統率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哥特瓦爾德深入這支部隊,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后來,這支軍隊在解放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行動中,與蘇聯紅軍并肩戰斗。
1944年8月,斯洛伐克地區爆發反對德國法西斯占領者的民族大起義。哥特瓦爾德直接組織對斯洛伐克起義者的援助,他派捷共領導人什維爾瑪和斯蘭斯基前往支援,并呼吁蘇軍救援,把爭取民族自由同爭取社會解放的斗爭結合起來。
1945年4月,哥特瓦爾德回到國內。他代表捷共中央起草并提出“科息斯政府綱領”。綱領的主要內容是:動員全國力量擊敗法西斯德國;懲辦戰犯、賣國賊和投敵分子;廢除舊官僚機構,建立人民民主政權;沒收德國地主和民族叛徒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實行銀行、保險公司和大工業企業國有化;執行同蘇聯結成最親密的同盟為基礎的對外政策。
在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反法西斯斗爭走向勝利的形勢下,參加反法西斯斗爭的社會民主黨以及各資產階級民主黨派——民族社會黨、人民黨和斯洛伐克民主黨,表示接受這個綱領。根據上述綱領,1945年4月3日,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宣告成立。社會民主黨人茲德尼克·費林格任總理,哥特瓦爾德被選為民族陣線主席,出任副總理。
同年7月9日,哥特瓦爾德在布拉格州的干部訓練班上作報告,對捷克斯洛伐克革命的基本問題作了理論概括。他強調革命的民族民主性質,指出國家的政治制度“不再是慕尼黑以前共和國的簡單再版,而是正在形成一種新型的民主制度”。“國家的管理,就其程度來說,已經不象慕尼黑以前共和國時那樣被掌握在官僚的手中,而是正在過渡到人民機關的手中,過渡到人民委員會的手中。”
1946年3月,捷共召開第八次代表大會,哥特瓦爾德在會上作了《目前形勢、黨的政策及其行動綱領》的報告,在他的主持下,黨制定了“逐步擴大和鞏固工人階級權力,通過和平道路達到無產階級專政”的總路線。哥特瓦爾德被選為黨中央主席。
5月26日,捷克斯洛伐克全國大選。6月制憲議會一致選舉貝奈斯任總統。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在大選中獲勝,在300個議席中獲114席,成為國內第一大黨,哥特瓦爾德任民族陣線新政府總理。新政府開始實施1947—1948年經濟恢復與建設的兩年計劃。它的最重要目標是消除戰爭與占領的后果,使工業生產比戰前提高10%。
新政府成立后,國內資產階級蓄意挑起事端,同共產黨爭奪領導權。1948年2月20日,參加民族陣線政府的三個資產階級政黨的12名部長,借口捷共控制的內務部用共產黨人代替布拉格地區的八名警官一事,向貝奈斯總統提出辭職,制造“政府危機”(“二月事件”),幻想提前大選,擊敗共產黨。2月21日,哥特瓦爾德在布拉格幾十萬勞動人民參加的集會上發表演講,號召人民粉碎資產階級的陰謀,迫使貝奈斯總統接受資產階級部長的辭呈,并提出由共產黨人填補空缺,重建新政府。
哥特瓦爾德組織15,000名工人民兵,荷槍實彈上街示威游行;命令國家的公安軍和人民軍作好戰斗準備;在內務部揭露國家社會黨準備武裝叛亂的陰謀后,逮捕了兩名準備武裝叛亂的國家社會黨軍官;進行武裝巡邏,封鎖邊界,加強西部邊境的警戒,切斷國內反動派同帝國主義的聯系。這些措施確保了政局的穩定。
在工人群眾的壓力下,貝奈斯總統被迫批準12名部長的辭職,任命哥特瓦爾德代表捷共提出的新政府成員。1948年5月9日,制憲議會通過“走向社會主義”的新憲法。貝奈斯拒絕簽署,辭去總統職務。6月14日,議會一致選舉哥特瓦爾德為共和國總統。接著,他授命捷共中央領導人薩波托斯基出任總理,組織新政府。
在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粉碎資產階級政變陰謀后,1948年11月召開了黨中央委員會會議。哥特瓦爾德在會上提出,黨應把注意力放在對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鞏固工農聯盟。為保證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健康發展,1949年2月,在哥特瓦爾德領導下,黨通過了“統一農業合作社法”,規定“在自愿的基礎上建立統一農業合作社”。
1949年5月,捷共舉行第九次代表大會,哥特瓦爾德代表捷共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其要點是發展國民經濟,對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他認為,這條總路線的根本任務是要建成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
為了實現捷共“九大”規定的總路線,哥特瓦爾德提出共產黨不能官僚主義地進行工作,他要求黨的干部必須對客觀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在科學的基礎上解決問題。捷共還號召:“凡共產黨員都要成為突擊手”。1949年10月27日,哥特瓦爾德在布拉格對受獎的突擊工作者發表重要講話。他要求“在突擊隊運動中產生社會主義新人、有覺悟的人”。“這種新型的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能保證我們從礦山和田園、成千的工廠和成萬的機器和拖拉機的財富里,建成一個今天只有藝術家的眼睛才能預見到的家園?!?br>
1951—1952年間,哥特瓦爾德在當時“反對鐵托主義、清除鐵托分子”的錯誤指導思想影響下,把捷共總書記斯蘭斯基等一批黨政要員,打成“反國家陰謀中心”,誣為“鐵托分子”、“猶太復國主義者”、“帝國主義間諜”。1952年11月,斯蘭斯基等人被處決。(此案已于1968年徹底平反)
在五十年代初期,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建設曾出現比例失調現象。1952年12月捷共召開全國代表會議,哥特瓦爾德指出,不解決比例失調現象,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將造成困難。他要求發展原料和電力工業,發展消費品生產,提高產品質量。他特別強調農業生產落后于整個工業生產的狀況。哥特瓦爾德希望消除國民經濟中的比例失調現象,通過發展國民經濟滿足人民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他告誡全黨:“我們不應忘記,我們的一切努力,歸根到底是為了人,為了關心人們的利益。”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在哥特瓦爾德為首的捷共中央領導下,鞏固和發展了人民民主制度,走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經濟上也有較大的發展。1953年工業生產比戰前最高產量的1929年超過了一倍。其中斯洛伐克地區工業增長尤為迅速,達到1937年的三倍半。將近一半的農村建立了農業合作社。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哥特瓦爾德率捷克斯洛伐克黨政代表團前往莫斯科參加追悼活動。3月14日,哥特瓦爾德因病在莫斯科逝世,終年56歲。
上一篇:哥倫布
下一篇:哥白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