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爾日-雅克·丹東(Georges-Jacgues Dan-ton,1759—1794),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著名活動家,曾任律師,山岳派的重要領導人之一。
1759年10月26日,丹東出生在奧布郡的阿爾西城一個中等資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個檢察官。丹東在家鄉小學讀書時就有強烈的進取心。父母希望他好好念書,長大了當個牧師,丹東卻胸
律,想干一番大事業。
1773年,當丹東剛滿14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到省城特魯瓦上中學。在那里,他除對法律特別愛好外,還閱讀了啟蒙思想家的大量著作。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和狄德羅等人的思想對他以后革命思想的形成有深刻的影響。丹東經常利用點滴時間學習外文。后來,他能閱讀拉丁文、意大利文和英文書刊。
中學畢業后,丹東來到巴黎進入高等學校繼續深造,專攻法律,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781年,丹東通過考試獲得律師資格,被一位檢察官聘用。1785年起,丹東在巴黎高等法院任律師。他能說善辯,很快就出了名。
1787年,丹東同一位富裕的咖啡館老板的女兒結婚,得到巨額嫁奩,用8萬利弗爾巨款買了一個皇家樞密院律師的頭銜。從此,每年可凈得2萬5千利弗爾的收入。丹東思想傾向進步。他預感到已處于風雨飄搖的腐朽社會末日的來臨,曾對一位朋友說,現今的政府用點滴的改革已經無法挽救,“冰山正在崩塌下來”。兩年后,法國爆發了震撼歐洲的資產階級大革命,丹東立刻投身于革命洪流。
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獄后,丹東應征在哥德利埃區參加了資產階級衛隊,表現積極,受群眾擁戴。10月,他被選為該區區長。不久,丹東參加了雅各賓俱樂部,熱情支持群眾斗爭。但此時的丹東,對國王仍然懷著崇敬之心,并不主張廢黜路易十六。
1790年初,丹東帶頭組織了哥德利埃俱樂部,被選為俱樂部主席。他和馬拉、德穆蘭等人一起,在俱樂部里發表演說,猛烈抨擊君主派的反人民本質,宣傳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9月,丹東公開宣布取消自己在皇家樞密院律師的頭銜,放棄頭銜津貼,表明他與封建王權決裂的決心。
1790年11月,丹東以剛毅果敢、尖刻洪亮的演說無情地揭露了大資產階級統治的弊端,因而遭到迫害。12月,他被迫逃亡倫敦,避居六周之久。他在英國考察政治,接觸激進派名流。這些活動促進了他思想的進步。1791年1月31日,丹東回到法國,更加積極地投入革命斗爭。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打扮妄圖逃往外國,被人民押回巴黎。國王逃跑事件引起全國人民極大憤怒,他們要求廢除君主制。丹東領導的哥德利埃俱樂部向政府提了請愿書,宣布“王權與自由不能并存”,以祖國名義懇求立刻宣布推翻君主,成立共和國。參加這一行動的群眾卻遭到當權的大資產階級的鎮壓。丹東和馬拉也只得藏匿起來。
1791年8月,普、奧反動派,深怕革命洪流沖決其統治堤防,聯合發表宣言,準備組織聯軍干涉法國革命。國內王黨也乘機活動,革命受到威脅。法國人民決心加強力量對付內外敵人。11月,丹東被選為巴黎市府①代理檢察長,他在就職演說中表示,決心為民族的尊嚴,為自由、平等和憲法,戰斗到最后,直到死去。1792年4月,法國對奧宣戰。丹東和人民群眾一起,奮力抗敵。他在群眾中的威望不斷提高,不久成為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由于當權的大資產階級暗中破壞,法國在戰爭中連連失利。7月初,奧普聯軍侵入法國境內,祖國存亡,危在旦夕。丹東挺身而出,迎接新的戰斗。7月30日,丹東所在的法蘭西劇院區通過決議,宣布在本區所有消極公民與積極公民一律享有同等權利;同時宣布廢黜國王,決不容忍國王的專橫。為了挽救革命,巴黎48個區在巴黎市府領導下,成立起義委員會,決心推翻大資產階級的統治。丹東、馬拉等成了起義委員會的主要領導人。他們具體部署了8月10日的起義。8月9日夜間,丹東以極大的毅力,奔走各區與兵營之間,組織和指揮起義隊伍。成千上萬的武裝群眾終于沖進王宮,推翻了君主立憲的大資產階級統治。
1792年8月10日起義勝利后,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的吉倫特派掌了權。丹東作為唯一的雅各賓派首領,參加臨時政府,他被任命為司法部長。當時國內形勢仍然十分危急。8月24日,法國邊境要塞龍維被普軍攻陷。敵軍長驅直入,30日,兵臨凡爾登城下。該城一旦失守,通向巴黎的大門就被打開,消息傳來,巴黎一片混亂。政府各部大臣立即舉行緊急會議,商討對策。許多官員主張遷都布魯瓦,逃往外省。唯有丹東堅決反對。他說:“巴黎是法國的化身,你們放棄巴黎,就是認輸投降,就是舉法國而降敵。”丹東提出具體對策,主張采用恐怖手段,狠狠打擊國內敵人,進一步發動群眾,堅決打退外國入侵者,奪取勝利。
面對危局丹東沉著鎮靜,充滿信心,同馬拉、羅伯斯比爾一起,把全部精力用來對付祖國的敵人。1792年9月2日,凡爾登失陷的消息傳來,丹東在立法議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說,號召人民拿起武器,保衛祖國。他說:“大家將要聽到的警鐘,不是恐懼的信號,而是向祖國的敵人發起沖鋒的號角。要想戰勝敵人,我們必須勇敢、勇敢、再勇敢!這樣,法國才能得救。”丹東的演說激起了法國人民極大的愛國熱情。在巴黎市府和丹東等人的領導下,法國人民英勇奮起,逮捕可疑分子,狠狠打擊保王勢力,迎頭痛擊外國入侵者。 9月20日,法軍在瓦爾米大敗普奧聯軍,贏得了反擊外國武裝干涉軍的第一次勝利,大大增強了法國人民的必勝信念。
瓦爾米大捷的第二天, 9月21日,新選出的國民公會在凱歌聲中開幕。丹東被選為代表,參加了國民公會。國民公會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丹東十分高興,他立即表示辭去司法部長職務,決心做一名名副其實的人民代表。他和馬拉、羅伯斯比爾一起,組成了國民公會中的山岳派,成為該派的主要領導人。在國民公會中,山岳派對吉倫特派的妥協變節行為展開尖銳斗爭。在9月25日的會議上,吉倫特派提出,各郡應該自治,巴黎的權力只能和83個郡一樣,只占其中的一份。丹東嚴厲指出,有人主張割裂法國,我們必須用死刑對付他們,法蘭西共和國只能是一個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整體。丹東的講話粉碎了吉倫特派反對革命、分裂祖國的陰謀。但是丹東在思想上仍然希望吉倫特派與山岳派之間團結合作,結果遭致兩派的不滿和反對。
1792年10月以后,廣大群眾紛紛要求審判國王。丹東因受國民公會的委派,多次去邊境視察,赴鄰國進行外交活動,因此未能對國王的處置明確表態。不過,他當時并不主張審判國王,甚至還在暗中為挽救君主的生命而操心。他想用放逐的辦法來處置國王一家。隨著國王叛國通敵罪行的大量揭露,他開始改變自己的態度。1793年1月14日,他從比利時回到巴黎,參加國民公會對路易十六的審判。在記名表決中,丹東同羅伯斯比爾、圣茹斯特等人一樣,堅決主張處死國王。他說,我們“和暴君沒有任何妥協的余地,只有砍掉國王的腦袋,才能真正打擊國王。……我投票贊成處死暴君。”丹東的這一立場,表明了他的思想邁進了一大步,成為堅定的資產階級共和派。
1793年1月22日,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革命人民拍手稱快,而國內外的保王勢力卻痛心疾首,進行絕望的掙扎,重新煽起叛亂之火。這一年的春天,國內王黨紛紛武裝叛亂。英國糾集普奧等國,再次入侵法國領土。在這內憂外患之春,掌權的吉倫特派卻猶豫、動搖以至叛賣人民。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對付堅持革命的山岳派,在國民公會里組織了一個“12人委員會”,搜集材料,迫害革命民主派,打擊異己,分裂革命隊伍。丹東怒不可遏,他在山岳派其他領導人的支持下,提出為對付國內外敵人,必須加強權力,建議成立救國委員會。他說:“依我看,共和國在驅除獨裁者和執政官的同時,必須創立一個強有力的機構”。4月7日,一個由9人組成的救國委員會正式成立,丹東成為實際上的領導人。此后,救國委員會成了全國政治、軍事強有力的領導機關,在打擊內外敵人的斗爭中起了領導作用。
丹東領導救國委員會后,一方面繼續加強軍事武裝,曾要求建立一支由國家支付薪餉的人民衛隊,用來對付共和國的敵人。另一方面,主張加強外交攻勢,改變斗爭策略,打擊主要敵人。在4月13日的國民公會上,他同意羅伯斯比爾的提議:對任何主張與敵人進行和談實行投降者,不管是誰,一律處以死刑。丹東作了補充,提出對尊重法國人民主權、承認法蘭西共和國的歐洲鄰國,法國可以與之談判。為此,救國委員會派出使者去鄰國。丹東自己也親自出馬,到比、荷等國游說,不惜用重金收買、爭取中立國,分化瓦解反法同盟國,孤立并打擊歐陸上的主要敵人普魯士和奧地利。這種有膽識的外交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丹東認為要打退入侵者,必須清除國民公會中的反對派。針對吉倫特派的“12人委員會”迫害革命者的行為,丹東大聲喊道:“我要正告你,只要有人對我們進行無恥的壓迫,我們就要反抗。”吉倫特派不肯讓步,于是,丹東和羅伯斯比爾等人秘密商議,用武裝起義來推翻其統治,以挽救共和國。在羅伯斯比爾、丹東和馬拉等人領導下, 5月31日至6月2日,巴黎再次舉行起義,推翻了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了雅各賓專政。
丹東是雅各賓專政的領導人之一。他領導的救國委員會權力異常集中。他認為民主政治已經確立,因此,積極主張頒布法令,實行法治,提倡寬大和人道。他雖然也主張繼續動員群眾,打退入侵者,但更看重和談,力主與英國議和。他漸漸變成了溫和派,終于遭受到羅伯斯比爾、圣茹斯特等人的不滿和反對。1793年7月10日,救國委員會實行改組,他被譴責為“反復無常,遷就妥協”的人物,被免職。從此,救國委員會被羅伯斯比爾、圣茹斯特、庫通等人掌握,繼續實行并擴大恐怖。丹東失去權力后,于同年10月,回到故鄉自己的莊園。
1793年11月,巴黎埃貝爾派反對羅伯斯比爾的活動十分活躍。丹東應朋友之請,重返巴黎,積極支持德穆蘭創辦的《老哥德利埃報》。兩人公開反對恐怖統治,提出“要愛惜人類的血”。他還兩次找羅伯斯比爾交談,勸羅伯斯比爾對恐怖要有節制,“不能單憑一些簡單的報告并未弄清事實就通過法令”。希望羅伯斯比爾“擺脫詭計,與愛國者團結一致”。羅伯斯比爾未敢同意,兩人不歡而散。
與此同時,救國委員會正在密謀策劃逮捕丹東。有人把情報告訴丹東,勸他立刻逃出國境。丹東答道:“走!把自己的祖國也放在鞋底下帶走嗎?”表示至死不忘祖國。3月30日,丹東被捕。4月5日,丹東以叛國通敵,危害共和國罪名被判處死刑。他和德穆蘭等共14人被送上斷頭臺。這時,丹東年僅35歲。
丹東作為資產階級政治家,曾為拯救法蘭西共和國的安全和獨立,舍身忘死,作了杰出的貢獻。恩格斯稱丹東是“一位最偉大的革命策略家”,“一個敢于代表本民族人民接受敵人的挑戰而進行殊死斗爭的人。”列寧也贊揚丹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策略家”,要求大家記取和運用丹東的“遺訓”。當然,作為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丹東有嚴重的局限性,他貪財愛色,講究享樂,揮金如土;他在后期,過分強調議和,多次想方設法與普奧的支持者英俄談判,不惜與敵人妥協,乞求和平。
在法國史學界,對丹東的評價,長期以來形成尖銳對立的兩派:著名史學家奧拉爾,一生為丹東辯護,稱他為革命和愛國主義的真正化身,唯一的革命巨人。而他的學生馬迪厄,則截然相反,一味貶低丹東,說丹東不過是個腐化墮落叛國通敵的投機分子。我們認為,兩種說法過于偏激。在丹東后期有過錯誤,但不能因此一筆抹煞他的功績。丹東稱得上是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英雄人物”,但決不能說他是唯一的革命家。
上一篇:豐臣秀吉
下一篇:丹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