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佛爾·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 1451—1506),最早發現橫渡大西洋航路的歐洲人,是第一批到達美洲,進行殖民掠奪的歐洲殖民者。他是處于歐洲封建制度瓦解和資本主義關系產生時代的歷史人物,因而他既具有中世紀土地掠奪者的外表,又具有近代資產階級航海家的實質。
哥倫布是十五世紀后半期的熱那亞人。1451年8月25日至10月末之間的某一天為哥倫布的誕生日。家世出身為經營毛紡織業的中世紀手工業者。祖父喬凡尼·哥倫布是毛紡織業的工匠,住在舊熱那亞城以東的昆特鎮。父親多米尼科·哥倫布從小就在熱那亞城的呢絨作坊里當學徒,后來成為呢絨作坊的師傅。母親蘇桑娜·芳塔納羅莎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哥倫布有三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二弟夭折,妹妹出嫁,實際上家中只有五口人。哥倫布家的作坊只有一兩臺織布機,父母子女具有勞動能力的全部參加勞動,梳洗羊毛,紡線織布,樣樣都做。他家的家庭生產具有明顯的中世紀手工業者的特點。
由于家庭經濟拮據,哥倫布不大可能受過高等教育,其幼子斐爾南多說他在巴威亞大學受過教育,但是在巴威亞大學的考試檔案里找不到證明,看來不一定是事實。
哥倫布在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海上航行。1492年12月21日在加勒比海航行時,他頗有感慨地在航海日記里寫道:“我在海上航行了23年,任何時候也沒有離開過它”。據此推算,哥倫布當在1469年開始海上生涯,當時他才18歲。1466—1474年的八年間,他隨貨船在地中海上航行。1470年,他在熱那亞的船上當水手,因為這只船被安茹王朝國王勒內二世所租用,編入軍用艦隊,參與了安茹王朝與阿拉貢之間的爭執。1474—1475年,哥倫布轉到熱那亞大商人兼銀行家黑人保羅的船隊里工作。保羅壟斷了開俄斯島的貿易,這個船隊為了運送貨物,經常在地中海上航行。哥倫布隨這支艦隊到過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北海和冰島一帶。
1476年,哥倫布參加了熱那亞的一支護航艦隊,把一批貴重貨物從地中海護送到北歐。通過直布羅陀海峽之后,于8月13日到達葡萄牙的拉各斯附近海面,距圣文森特角不遠的地方,突然遭到13艘以上法葡聯合艦隊的襲擊。到將近黃昏時,雙方共損失了七只戰船,熱那亞方面三只,葡法方面四只。哥倫布所乘的船被擊沉,他也負傷落水,靠一根浮槳渡過六英里的海面,安全到達葡萄牙海岸,由此轉去里斯本。
1476—1479年,哥倫布做了黑人保羅和清圖里昂尼商館駐里斯本的代表,因而他經常到外地去收購原料和商品。到過馬德拉島及其東北方的波爾多·圣托島,并在這里與該島總督意大利人佩列斯特列勞的女兒腓力帕結婚。1480年生長子第雅哥。1479年,哥倫布辭去商館職務,又做了水手,繼續其航海生涯。
哥倫布在大西洋東部海域的長期航行,使他熟悉了這個地區的航路。他接受了當時比較流行的地圓說,認為從歐洲向西航行可直達亞洲東部。當時最著名的地理學權威意大利佛羅倫薩人托斯堪內里,也極力主張地圓說。1474年他送給葡萄牙國王一封信和一張地圖。他在這里把整個遠東都稱之為“印度”,中國則是“印度”大陸的一部分,日本不過是印度洋上的一個海島。地圖上標明的里程,從歐洲西海岸到印度大陸也不過五、六千英里。后來哥倫布得到了這張地圖,并根據這張地圖規劃自己的遠航。據說哥倫布與托斯堪內里還有過信件往來。托斯堪內里非常贊助他的航行,在信里說:“你想著手的航行并不如人們想像的那樣困難,相反,你決定的航線肯定是沒錯的……”。哥倫布要去東方印度和中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尋找黃金,占領土地,開展貿易,從而發財致富。
哥倫布遠航計劃的付諸實施,需要有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他最初寄希望于葡萄牙,1484年向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提議,組織西航印度的探險隊。因葡萄牙當時忙于非洲事務,正在向南航行,準備繞過非洲到達印度,所以哥倫布的計劃遭到冷遇,于1485年被正式拒絕。哥倫布不得不把目光轉向西班牙。大約在此前后,其妻逝世,遂率長子第雅哥來到西班牙,住在巴羅斯城法蘭西斯派拉比達修道院里。在拉比達修道院長約翰·培累斯和塞維爾省法蘭西斯派騎士團團長安東尼奧·摩拉赤納的支持下,逐漸把他的遠航計劃傳到西班牙宮廷。1486年5月伊薩白拉女王在宮中接見了哥倫布,并決定把他的計劃交專家委員會審查。這個專家委員會的成員多是些狂熱的天主教高級僧侶。他們把哥倫布的計劃整整壓了四年,并且做出拒絕的回答。1489年5月,西班牙兩個國王斐迪南和伊薩白拉,在與摩爾人作戰前線的軍營里召見了哥倫布。但是哥倫布遠航的計劃尚未得到解決。1491年11—12月間,西班牙國王在格拉納達城外,圣大菲軍營中又召見了哥倫布,但是談判又破裂了。
1492年1月9日西班牙人奪取了格拉納達城,消滅了摩爾人在西班牙的最后一個據點,持續了700多年的收復失地運動終告完成。財政大臣圣坦吉爾為增加國庫的收入,請求國王贊助哥倫布的計劃。一些宮廷貴族也支持哥倫布。于是國王在格拉納達又召見哥倫布,進行第三次談判。兩個星期之后,4月17日,哥倫布與國王簽訂著名的“圣大菲協定”。這個協定明確規定,西班牙國王是新發現土地的宗主和統治者。哥倫布除得到海軍司令、欽差和總督的頭銜外,還得到從領地送回宗主國全部財富的1/10,為領地貿易所裝備的船只和收入的1/8。領地上的商務裁判權也由哥倫布掌握。“圣大菲協定”的簽訂使哥倫布的遠洋航行才有了實現的可能。
“圣大菲協定”簽訂后,哥倫布就籌款籌船準備遠航。伊薩白拉變賣首飾為遠航籌款,向富商募捐,再由國庫支出一部分,其余的由哥倫布自籌。第一次遠航共花費200萬馬拉維德(約合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14,000美元)。這次共籌集了三只船,其中兩只是西班牙政府在帕洛斯港強制征用的,一只是帕洛斯大船主賓松兄弟支援的。最大的船圣瑪麗亞號, 為120—130噸,可搭乘30—40名船員,其余兩只船均為50—60噸,可乘20人左右。探險隊員有的是自愿參加的,如賓松兄弟,有的是在帕洛斯港強制募集的,還有一部分是從監獄里提出來的罪犯,其中有四名死囚犯,準備在有生命危險時使用。此外還有阿拉伯語譯員和政府的公證人。一行共87人。
第一次遠航于1492年8月3日從帕洛斯港出發。這次航行的實質是探察橫渡大西洋的航路。探險隊首先到加那利群島。9月8日從加那利出發,進入大西洋無人熟悉的海域。因為怕迷失方向,哥倫布一直向正西方向航行。因長期漂流,不見陸地,水手焦急,要求改變航向。哥倫布被迫轉向西南。10月10日群眾憤怨,幾乎暴動。11日看到水中漂浮的綠色馬藺草,后來又發現了一根蘆葦和一根木棍,一切跡象表明接近海島和陸地了。
10月11日夜里發現了陸地。12日在一個島上登陸。從離開加那利到海島登陸,哥倫布在大西洋上航行了34晝夜。這個島是巴哈馬群島中一個小島,當地土人稱為“瓜納哈尼”(阿拉瓦克語:“我不懂”);哥倫布命名為“圣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島。據推測,這就是瓦特林島。
由此南下,28日到達巴哈馬群島中最大的島古巴。哥倫布誤認為是到了中國貧瘠的地方。它的東方必然是日本,于是哥倫布率艦隊向東航行,尋找“富饒的西潘哥”(日本)。12月7日到達海地島。見其山川秀麗,酷似西班牙,遂命名為小西班牙(“厄斯巴紐拉”)。圣誕節那天,由于航行不慎,旗艦圣瑪麗亞號在海地島北岸觸礁沉沒。哥倫布命令愿留者留在島上建立納維達德殖民據點(自愿留下39人),其余的人分乘兩只小船回國。
1493年1月16日,哥倫布率領兩只小船從海地島出發,借西風之助,迅速回到亞速爾群島。3月3日到達里斯本,15日回到帕洛斯港,受到盛大歡迎。
哥倫布的發現轟動了西班牙和歐洲。人們奔走相告,額手稱慶,驟然之間,哥倫布名聞于天下。西班牙國王正式確認了1492年“圣大菲協定”許給哥倫布的一切權益。1493年5月29日國王頒布命令授予哥倫布以新發現的島嶼和陸地的海軍司令、欽差和總督的頭銜,并且正式頒發了授銜證書。
1493年9月,哥倫布在第一次遠航歸來的半年之后,又組織了第二次遠航。這一次規模最大,花費最多;共糾集了17只船,1,500多人,花費了500萬馬拉維德。參加遠航的人員中有許多貧困貪婪的小貴族,因為同摩爾人的戰爭結束了,他們無所事事,夢想到海外去發財。此外還有宮廷和政府的官員以及宣傳宗教的神職人員等。他們攜帶大批口糧、農作物種子、家畜、生產工具(包括采礦用工具)、武器彈藥和獵犬等等。
9月25日從西班牙的加的斯港出發,到加那利群島后轉向西南,利用東北季風之助,僅用20個晝夜就到達了小安的列斯群島,經過了多米尼加島、馬利亞加郎特島、瓜德路普島,隨后轉到維爾京群島中的圣克魯斯和“波里金”島(后改名波多黎各)。哥倫布一伙西歐殖民者在小安的列斯群島和維爾京群島進行大規模的殖民掠奪。他們用槍炮、獵犬圍剿印第安人(加勒比人);擄掠人口,搶奪財物,無惡不作。印第安人堅決抵抗西班牙人的侵掠。在圣克魯斯島,6個印第安人抗擊25個西班牙殖民者的進攻。他們打死打傷幾個殖民者之后,只有一人因負重傷而被俘。
哥倫布又回到海地,發現他們建立的殖民據點納維達德已被印第安人夷為平地,留下的39人全被消滅凈盡。哥倫布遂在海地島北岸重建伊薩白拉城。哥倫布第二次遠航所獲不多,那些貪婪的貴族感到失望,又為饑荒和瘟疫所迫,許多人要求回國。哥倫布決定留下五只船和500人,其余的人分乘12只船回國。他們于1494年初啟程,迅速回到西班牙。
哥倫布率領留下的殖民者,繼續向海地島內地進攻。他們對阿拉瓦克人(即泰諾人)進行瘋狂的屠殺和奴役。他們出動步兵、騎兵和獵犬,野蠻地襲擊印第安人,俘擄他們作為奴隸。1495年哥倫布向被征服的印第安人征收金砂和棉布作為人頭稅,條件苛刻,刑法嚴酷,要完納所規定的賦稅,必然勞累致死。
哥倫布的第二次航行使西班牙國王大失所望。國王于1495年頒布新的法令,準許人們自由移居新發現的土地,但必須繳納所得黃金的2/3。哥倫布為維護自己的特權,反對國王這項新的法令,遂于1496年3月回到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島方面,哥倫布指派其弟巴塞羅繆代理總督。巴塞羅繆在任期間,在海地島南岸修建圣多明各城,它成為400多年來西班牙統治西印度群島的首府。
1498年,哥倫布組織了第三次航行,好容易才湊上六只船,300船員。 5月間從盧卡爾港出發,到加那利之后船隊分成兩組,三只船直奔海地;三只船由哥倫布統率,南下綠角島然后折向西南而西,企圖繞過亞洲東南的突出部,直接進入印度。第三次航行,哥倫布到達了特里尼達島,望見南美大陸,發現奧利諾科河河口。8月20日,哥倫布回到圣多明各,立即與暴動的貴族妥協,肆無忌憚地剝削、奴役和殺戮印第安人。
西班牙政府于1499年取消了哥倫布對新發現土地的壟斷權。1500年8月派波巴底里亞為總督取代哥倫布的地位。哥倫布兄弟被逮捕解送回國。回國后不久獲釋。
哥倫布三次航行雖然遇到很大挫折,但是他通過加勒比海尋找印度的決心不死。1501年,哥倫布又組織第四次遠航。這次只有四只船,150個船員。1502年3月從西班牙出發,6月末到達海地島,然后穿過加勒比海,到達洪都拉斯角;沿尼加拉瓜東南岸南下,到了哥斯達黎加(意為“富裕海岸”,哥倫布當時命名為“黃金海岸”);再往南到達巴拿馬。哥倫布雖然到達了中美大陸,但仍然不認識它是一塊“新大陸”,因而到處尋找出海口。因為找不到出海口,不得不回航。1504年11月7日回到西班牙。此后哥倫布身染重病,臥床不起,于1506年5月20日病逝于法拉多利城。
哥倫布是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探險家,橫渡大西洋航路的發現者,同時又是歐洲侵入美洲和西印度群島的第一批殖民者。
上一篇:哈桑
下一篇:哥特瓦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