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07—1963
【介紹】:
二十世紀北愛爾蘭極具影響力的詩人、文學批評家,出生于北愛爾蘭首都貝爾發斯特,父親是英國圣公會教堂的牧師。他從小在英格蘭接受教育,后在牛津主修古典文學和哲學,此間所學的專業知識對他日后的創作,尤其詩歌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牛津期間,他還與后來同樣成為英國著名詩人和文學批評家的奧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1930年,麥可尼斯結婚并開始在伯明翰大學擔任講座教授一職。1936年,他前往倫敦大學貝得福女子學院教授希臘文。1941年,他又加入了英國BBC廣播電臺,成為了一名廣播編劇和制作人。早期的麥可尼斯被認為是一個熱衷于政治的詩人。但是盡管他經常和一些左翼作家如奧登和斯賓得在一起,而且他的作品也被收錄進邁克羅伯特的詩集《新署名》(New Signatures)中,但他一直對政治體系深表懷疑,也從未參加過任何政黨。他常常強調一個詩人應該有一些新聞記者的經驗,因此被認為是作家中的異類。他的作品結構松散,卻成為了他表達自己活躍意識的完美載體;他常用新聞體生動記載自己的生活體驗,讓讀者能清楚地看到當時英國的社會狀況和政治體系是多么格格不入。麥可尼斯多才多藝,除文學作品外,他的作品還涉及翻譯、文學評論、自傳和劇本。他既是編劇又是制作人,同時也是專欄作家和詩人。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詩集《盲目的煙火》(Blind Fireworks,1929)、《秋天日記》(Autumn Journal,1939)和《燃燒的白樺樹》(The Burning Perch,1963);散文集《冰島來信》(Letters from Iceland,1937)和《現代詩歌:一種個人化的散文》(Modern Poetry:A Personal Essay,1938);戲劇作品有《克里斯多夫·哥倫布:一個廣播劇》(Christopher Columbus:A Radio Play,1944)和《來自波洛克的人們》(Persons from Porlock,1969)等。1963年9月,麥可尼斯死于肺炎。近二十年來,麥可尼斯在愛爾蘭甚至整個英國文學發展史上的地位,逐漸被人們認識并肯定,他被公認為天才的修辭學家和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英語作家之一。
上一篇:《麥克迪兒米德,休》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默多克,艾麗絲》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