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67—1933
【介紹】:
小說家、劇作家,193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出生于一個富有的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律師。高爾斯華綏曾在牛津大學攻讀法律,1890年取得律師資格,此后兩年間在歐洲各地旅行。途中,他與作家約瑟夫·康拉德結為莫逆之交,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于1895年開始文學創作。1897年起,他用筆名約翰·辛約翰先后出版了四部作品。長篇小說《島國的法利賽人》(The Island Pharisees,1904)是他第一部較有影響的作品,也是他第一次用真名寫作。高爾斯華綏在小說創作上深受現實主義大師屠格涅夫和莫泊桑的影響,代表作有:《福爾賽世家》(The Forsyte Saga)三部曲———《有產業的人》(The Man of Property,1906)、《騎虎》(In Chancery,1920)、《出租》(To Let,1921),《現代喜劇》(A Modern Comedy)三部曲———《白猿》(The White Monkey,1924)、《銀匙》(The Silver Spoon,1926)、《天鵝之歌》(Swan Song,1928)和《尾聲》(End of the Chapter)三部曲———《女侍》(Maid in Waiting,1931)、《開花的荒野》(Flowering Wilderness,1932)、《河那邊》(One More River,1933)。這些小說以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英國社會為背景,通過福爾賽家族幾代人的命運和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展現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盛衰史。除小說創作外,高爾斯華綏在戲劇方面也頗有成就。他受易卜生影響,用戲劇反映社會問題。主要劇作有《銀盒》(The Silver Box,1906)、《斗爭》(Strife,1909)、《正義》(Justice,1910)、《鴿子》(The Pigeon,1912)、《皮膚游戲》(The Skin Game,1920)和《忠誠》(Loyalties,1922)等。高爾斯華綏是一位多產作家。他一生共創作了二十部小說、二十七個劇本、三部詩集、一百七十三篇短篇小說、五部散文集和七百封書信。一戰時,他在法國為紅十字會工作,此后擔任過國際筆會會長,1929年獲榮譽勛章。他師承英國現實主義文學傳統,與喬治·威爾斯、阿諾德·貝內特并稱二十世紀英國現實主義三杰。
上一篇:《騷塞,羅伯特》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鮑威爾,安東尼》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