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學·約瑟夫·凱塞爾·騎士》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約瑟夫·凱塞爾(1898—1979)是當代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和記者。他出生于1898年的阿根廷,父母都是俄國人。他是在俄國和法國上學受教育的。1915年他當了一年新聞記者和演員,1916年在空軍部隊服役,曾屢建功勛。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凱塞爾已寫有《機組》、《王子們的夜晚》 、《沙漠之風》、《方帆》、《致命的一擊》等小說,著力刻畫了外部世界的面貌,描寫了冒險家、亡命之徒等形形色色的人和上流、半上流的社會,以及一些真正的英雄們所從事的壯麗行動,充分顯示了他的杰出才華,因此法國文壇有人把他視為行動文學的先驅者。二次大戰時,凱塞爾參加了抵抗法西斯的運動,以后又加入了自由法國部隊。戰后,他又重操新聞記者舊業。1950年他完成了四卷本鴻篇巨著《倒霉的遭際》。1957年獲得法蘭西學院大獎,1959年又獲摩納哥文學大獎。1962年他被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凱塞爾非常喜歡冒險,他對一切嘗試——包括充滿危險的嘗試——都極感興趣。從21歲開始,他多次周游世界。豐富廣闊的閱歷為日后的創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凱塞爾說:“我的生活要比我的著作豐富得多,可惜不能一邊生活一邊寫作。”凱塞爾是一位深受讀者喜愛的勤奮多產的作家。他一生共留下85部作品,忠實、生動地記錄了他絢麗多彩的人生體驗,大為法國知識界所稱羨。他于1979年去世。
內容概要 圖爾賽和他的先輩都是出色的“喬龐多茲”。他是馬廄總管,但已年邁,不能再去參加布茲喀希比賽了。他宣布: “如果我的瘋馬在首都國王舉辦的布茲喀希中獲勝,它就歸我的兒子烏羅茲所有?!彼^布茲喀希,是阿富汗祖傳的一種叼羊比賽:石灰圈中央放一頭去頭的公羊,兩側等距離遠豎兩根標志竿,參加比賽的騎士奮力拼搏,搶奪公羊,隨后繞過兩根標志竿,誰把公羊扔回石灰圈,誰就是優勝者。參賽的馬匹都是經過專門訓練的良種駿馬,參賽的騎士被稱為“喬龐多茲”,個個勇猛慓悍,身手不凡。比賽場面緊張激烈,精采紛呈。這次有60名騎士參加角逐。烏羅茲騎著駿馬杰霍爾勝利在望時,突然跌落下馬,腿部負了重傷。他的隊友索萊赫躍上了杰霍爾身上,奪取了勝利。在醫院里,烏羅茲迷惑不解又悔又恨不已,他不想讓女醫生和護士看病。半夜里,與馬夫莫基配合,從醫院逃了出去。他把綁腿的石膏敲掉,用抄錄有《可蘭經》 的紙條貼在傷口上。他們騎著杰霍爾上路。途中,腿傷加重了,他覺得可能會死,而莫基侍候得很好,就讓人寫下遺囑放在身邊,表示如果死亡,駿馬就交給莫基。圖爾賽聽說兒子沒取勝,大聲叱罵; 當得知他跑掉了,又覺得孤獨與思念。烏羅茲與莫基在路上,碰到一個老女人,她對烏羅茲說:“驕傲不能代替自愛,冷酷不能代替生活的勇氣?!睂δf:“頭腦簡單并不能保證不犯罪?!彼J為杰霍爾的鬃毛維系著烏羅茲的命運。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一個窮地方。一群衣衫襤褸、神態卑躬的人圍著他們問候。其中有個叫澤蕾的女游移民,高額骨,大眼睛,長睫毛,很誠摯而細心地用草藥給烏羅茲治腿。烏羅茲認為她只不過是個無恥的私生子,非常鄙視她。莫基卻與她一見鐘情,很快摟抱到了一起。他們臨走時,卻不見了澤蕾。第二天,他們走近一座山間的道口,忽然發現澤蕾坐在前面。她跪在烏羅茲面前,懇求他留下她。她說:“自從我丈夫死了以后,他們把我當作奴婢一樣使喚。男人們玩弄我,女人們抓我打我。苦命的澤蕾只要有一口飯吃,有一條被蓋就心滿意足了。我一定乖乖地聽你的吩咐,當你的女仆,你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睘趿_茲無法拒絕,只得答應讓她跟著。一天,他們在一家客棧住下。晚上,莫基與澤蕾作愛后,澤蕾要莫基設法弄到烏羅茲的馬,然后他們一起跑到一個自由自在的大山草原地區。他們密謀去偷馬和那張遺囑。但被烏羅茲發覺。烏羅茲與人在斗羊上押錢賭博,結果把所有的錢全輸光了。在又一次的斗羊中,他把他的杰霍爾作為賭注,又贏回了錢。這時,澤蕾和莫基想的是讓烏羅茲死去。澤蕾唆使莫基一起干,他們在飯里投放了藥,烏羅茲吃后感到口里干火直冒,但他沒有喝澤蕾放過毒藥的羊皮袋里的水。烏羅茲覺得自己不會死,他比澤蕾棋高一著。但他的腿傷越來越惡化了,他時常處于半昏迷狀態。澤蕾與莫基非常希望他自己從馬上掉下來。莫基看他不掉下來,就拿了一塊卵石,打算上前弄他下來。可神奇的駿馬杰霍爾見他來了,就快步走開,不讓他靠近,以保護它的主人。莫基害怕地稱它是“幽靈騎士”。在一片墳堆前,他們見到了老壽星瓜爾迪·蓋杰,老人讓烏羅茲吞下了罌粟汁做成的小藥丸,并給他講故事,烏羅茲覺得不痛了。第三天,他們碰到了一群送葬隊伍,澤蕾見死的是一個嬰孩,非常悲傷,她的哭聲比其他哭喪婦還要凄厲。她對莫基說:“我想要孩子。和你生孩子……我愿意……一定……”太陽越升越高,澤蕾帶著兩頭齜牙咧嘴的牧羊犬走近烏羅茲和瓜爾迪·蓋杰。她驅使狗向他們撲去。烏羅茲揮鞭打中了一條,另一條摔了一跤,烏羅茲用刀子割斷了它的咽喉。在山間隘路上,澤蕾和莫基想夾攻烏羅茲,烏羅茲抓了幾把鈔票撒出去,以警告澤霍的欲念。終于,他們走到了草原。烏羅茲的腿成了一堆爛肉和一包膿水了,只有將它截掉,人才能活下去。一個牧羊人頭領和他的小兒子將烏羅茲扎扎實實地綁起來,又塞了一團纏巾在他嘴里。然后,這個牧羊人用閃閃發亮的斧子一下一下地把烏羅茲腐臭不堪的小腿砍下來。接著又用沸滾的羊脂澆在斷肢截面上。烏羅茲疼痛難忍。當他躺在帳篷里時,澤蕾和莫基覺得時機到了。莫基撲向被子,但被子下沒有人; 澤蕾剛跨進門坎就摔倒在地下,烏羅茲卡住了她的脖子。莫基也只能束手就擒。烏羅茲讓澤蕾把鈔票全扔進了火里。烏羅茲回到了父親身邊,圖爾賽激動萬分,他讓烏羅茲自己審判澤蕾與莫基。烏羅茲卻對莫基說: “我宣布寬恕你的過錯,你自由了。從今以后,杰霍爾就是你的了。”當澤蕾走進了蒙古包,烏羅茲用各種手法蹂躪和糟踏她,澤蕾卻覺得有無限的歡樂。她不讓莫基跟隨著她,獨自走進了鮮花盛開的灌木、荊棘叢中。烏羅茲騎著杰霍爾狂奔,他想整死駿馬。杰霍爾將他摔了下來,卻吐著溫暖的氣息,挨著烏羅茲躺下來。他用大筆的錢從莫基手里換下了馬。莫基要用錢辦婚事。圖爾賽想把馬廄總管位置讓給兒子。一周后,在布茲喀希中戰勝了的索萊赫舉行宴會,但烏羅茲卻不見了。直到晚上,才見他騎著杰霍爾沖進了人群,拿走了國王的獎旗,高高舉起,又飛扎進插墊的中心。他還要去參加草原三省的布茲喀希??吹絻鹤拥男圩?,圖爾賽也感到他自己還是了不起,摧不垮的。
作品鑒賞 這是一部力的頌歌、民族的史詩。布茲喀希比賽本身是那么地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無頭羊的幾易其手,騎士間幾乎是你死我活般的搏擊,灰土與血肉彌漫的草原,使人眼花繚亂、心情激奮。比賽的得勝者是令人敬仰的,但全力拼搏,雖因某種原因不能取勝的勇猛的騎士也同樣值得歌頌。小說用遒勁粗獷的筆調著力描繪與刻畫的主人公烏羅茲就是這樣的一個英雄。他在比賽中只是因為在最后關口腿跌斷,才失去了獎旗。如何拖著傷殘的腿,通過人跡罕見的“死亡之路” ——古老的巴米安山間小道?如何防止和擊破馬夫莫基和女游牧民澤蕾的種種陰謀和圈套? 這是烏羅茲面臨的兩大難題,這也正是兩大人生關卡,它有著代表自然和社會的典型意義。小說正是通過它來展現人物的剛毅性格、頑強意志和堅韌精神,這些又凝煉成一個民族的形象和一個國度的神態。對烏羅茲來說,腿的傷殘是肉體的考驗,地理環境的惡劣是自然的脅迫,覬覦者的貪欲是生命的危險,比賽的失利更是心靈的震顫。這些都是團團圍住烏羅茲的有形與無形、內部與外部的壓力,必須要有更頑強、更聰慧、更勇猛的自身力量才能戰勝它們。小說描繪的布茲喀希場面、普什圖人排山倒海的畜群行進情景、烏羅茲與莫基、澤蕾斗勇斗智的情節、烏羅茲截肢的壯舉,就是這兩種力量的對比和抗爭,它給了讀者極大的審美滿足,使讀者的整個興趣、意志和心靈也卷入到這場力的搏擊之中。作者曾說:“雖然人類遠非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我熱愛人類,不管發生什么情況,我總是熱愛生活的?!毙≌f中的人物,包括正面歌頌的英雄烏羅茲和鄙夷的壞人莫基和澤蕾,都是生活中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天神或是十惡不赦的魔鬼。烏羅茲堅定、剛強但同時又驕橫、殘暴、冷酷無情,同時又豁達開朗,這復雜和對立的性格在對待他的奴才、仇敵莫基、澤蕾以及他的心愛的坐騎杰霍爾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同樣,忠厚、誠摯又吝嗇、膽怯,奴順、可憐與邪惡、狡詐,這些對立的性格特征,在莫基與澤蕾的身上交織在一起。因為這些特征與他們的身份和人格相符合,所以表現得很自然合情,沒有做作之感。這又是一部情節性很強的小說,自然險象的不斷呈現,人物關系的不斷演變,都牢牢抓住了讀者的心; 化險為夷、張弛交錯、突轉發現等等的技巧運用得極為嫻熟。請欣賞一下近結尾處的情節: 莫基和澤蕾的暗殺烏羅茲行動被粉碎,兩人雙雙被擒。圖爾賽讓兒子處置。讀者此時必想到他們會被殘酷處死。但出乎意料,莫基不僅沒死,而且還得到了夢昧以求的駿馬,澤蕾也得到了自由。這是一個轉折。莫基得到馬卻想將它賣掉以籌集婚事; 澤蕾在向烏羅茲道謝時,則被烏羅茲用強力糟踏和虐待。這又是一個轉折。一波一折、一曲一轉,將人物的內在世界層層揭示了出來。再看“杰霍爾的報復”一節。烏羅茲因感到駿馬將不屬于自己,便報復性地狂騎它,腦子不時地想到要用刀子殺了它。在他幾乎要騎垮駿馬時,杰霍爾猛地一停,把他摔下來。他料想馬會用蹄子踏扁踏碎他,但杰霍爾卻安靜地躺在他身邊,“水汪汪的眼睛就象兩面反射著月光的小鏡子”,“它對虐待表示了抗議,對受到傷害的體面進行了報復。但是怒氣消散以后,它還是采取了寬恕的態度”。這既是情節的波折,又在底蘊上與烏羅茲對待莫基和澤蕾作了有力的對照,似乎是一種人類情感的象征。法國評論界指出,《騎士》“是一首對阿富汗人民的光榮、對他們維護獨立的堅定決心的頌歌”,它“讓人懂得這個國度的勇猛人民有著傳統的自豪感,從來不可征服。”長篇小說《騎士》是一本國際暢銷書,已譯成十幾國文字,美國還把它搬上了銀幕。
上一篇:《美國文學·索爾·貝婁·赫索格》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美國文學·約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