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文學·奧季塞夫斯·埃利蒂斯·瘋狂的石榴樹》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奧季塞夫斯·埃利蒂斯(1911— )希臘著名詩人,197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出生于希臘克里特島一個富商家庭,中學時代就酷愛文學,1930年入雅典大學學習法律。由于對法國超現實主義尤其是艾呂雅和茹弗感興趣,他在30年代就開始詩歌創作,并陸續在《新文學》上發表?!缎挛膶W》是個先鋒派雜志,他早期作品具有超現實主義的特點。1939年他的第一本詩集《方向》問世,它與另一本詩集《太陽第一》(1943)代表了詩人的早期創作追求。1914年納粹德國占領希臘時,他到前線參加了反法西斯的抵抗運動。這對他日后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詩歌創作轉向對人和自由的贊頌,長詩 《獻給在阿爾巴尼亞犧牲的陸軍少尉的英雄挽歌》(1945)標志著詩人這一時期的轉變和成熟。1957年至1959年,埃利蒂斯隱居獨處,潛心創作長詩 《理所當然》,同時為另一首長詩 《對天長嘆》定稿。1959年《理所當然》 問世,并獲第二年的國家詩歌大獎。長詩包括《創世》、《受難》和《贊美》三個部分,以宗教為題材,展示了人類的苦難歷程,贊美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1971年到1984年。又先后出版了《光明樹》、《花押字》、《瑪麗亞·奈弗利》 以及《看不見的四月的日記》。其中《瑪麗亞·奈弗利》代表詩人晚期創作的藝術追求。1982年當選為希臘作家協會的名譽會長。
內容概要
瘋狂的石榴樹
在這些刷白的庭園中,當南風/悄悄拂過有拱頂的走廊,告訴我,是那瘋狂的石榴樹/在陽光中跳躍,在風的嬉戲和絮語中/撒落她果實累累的歡笑?告訴我,/當大清早在高空帶著勝利的戰栗展示她的五光十色,/是那瘋狂的石榴樹帶著新生的枝葉在蹦跳?
當赤身裸體的姑娘們在草地上醒來,/用雪白的手采摘青青的三葉草,/在夢的邊緣上游蕩,告訴我,是那瘋狂的石榴樹/出其不意地把亮光照到她們新編的籃子上,/使她們的名字在鳥兒的歌聲中回響,告訴我,/是那瘋了的石榴樹與多云的天空在較量?/當白晝用七色彩羽今人羨妒地打扮起來,/用上千支眩目的三棱鏡圍住不朽的太陽,/告訴我,是那瘋了的石榴樹/抓住了一匹受百鞭之笞而狂奔的馬的尾鬃,/它不悲哀,不訴苦; 告訴我,是那瘋狂的石榴樹/高聲叫嚷著正在綻露的新生的希望?
告訴我,是那瘋狂的石榴樹老遠地歡迎我們,/拋擲著煤火一樣的多葉的手帕,/當大海就要為漲了上千次,退向冷僻海岸的潮水/投放成千只船舶,告訴我/,是那瘋狂的石榴樹/使高懸于透明空中的帆纜吱吱地響?
高高懸掛的綠色葡萄串,洋洋得意地發著光,/狂歡著,充滿下墜的危險,告訴我,/是那瘋狂的石榴樹在世界的中央用光亮粉碎了/魔鬼的險惡的氣候,它把白晝的桔黃色的衣領到處伸展,/那衣領繡滿了黎明的歌聲,告訴我,/是那瘋狂的石榴樹迅速地把白晝的綢衫揭開了?
在四月初春的裙子和八月中旬的蟬聲中,/告訴我,那個歡跳的她,狂怒的她,誘人的她,/那驅逐一切惡意的黑色的,邪惡的陰影的人兒,/把暈頭轉向的鳥傾瀉于太陽胸脯上的人兒,/告訴我,在萬物懷里,在我們最深沉的夢鄉里,/展開翅膀的她,就是那瘋狂的石榴樹嗎?(選自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詩選》)
作品鑒賞 欣賞一首詩,會有許多難以言傳,難以表達的感受,反復玩味,你或許會發現無數的意蘊和哲理內涵,但一首詩給你印象最強烈最深刻的恐怕要數第一次讀她時的直覺感受了。在審美判斷中,直覺第一次展示給人的感受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次讀埃利蒂斯的《瘋狂的石榴樹》,我的感覺獲得了一種近乎瘋狂的張力。這種瘋狂的張力與其說它來自于視覺形象和感官意象的奇異組合,倒莫如說它淵源于詩中洋溢的原始生命力。這是一支生命的贊歌。全詩運用意象組合的方式,賦予石榴樹以生命的象征,把生命內在的原始沖動和無限的力度,提升到一種瘋狂的境界。生命是一種奇異的存在,由于技術理性的浸染,生命的奇異性幾乎完全被理性邏輯程序所控制所操縱。理性固然是生命得以存在的必要條件之一,但理性的單向度片面化發展,往往導致生命的異化,使生命變得越來越蒼白無力。在泛理性主義的時代,一切生命都被舒舒服服規規矩矩地編織進邏輯的網絡之中。生命似乎可以躺在邏輯的床褥上安然入睡了,那神奇的相遇,那偶然的欣悅,那秘而不宣的迷狂以及那不可遏止的神秘沖動似乎都已成了昔日的神話。而對生命的如此境況,詩人何為?埃利蒂斯與很多現代詩人一樣,努力用詩的光芒去照徹生命,讓生命力在詩境之中得以極度的高揚和升騰,恢復詩所固有的那種生命本體意義。荷爾德林曾追問過:“在一個貧瘠的年代里,詩人有什么用呢?”他所指的貧瘠并不是指技術科學或物質的貧瘠,而是物的增值與人的生命的貶值的貧瘠。在這種貧瘠和蒼白中,只有詩是富有的和充滿活力的。正如埃利蒂斯所說的那樣:“詩即站上理性主義棄械的地方,繼續朝禁地向前推進; 證明是它最不為磨損所挫敗。它盡職地捍衛使生命成為一件看得見的作品的永久據點?!崩斫饬诉@些,我們就不至于對全詩給予我們的瘋狂感感到無所適從或恐慌。詩中所表現的瘋狂,是對于泛理性主義的最有力沖撞,是對于生命的神異的召喚。生命置身于這種召喚中,才能從沉睡的黑暗走向無限敞開的世界。
埃利蒂斯是一位運用語詞的大師。他在復歸語詞的感性本源的過程中,賦予語詞一種神奇的魔力。在他的詩中,我們看到那些抽象的指稱符號已從干癟蒼白的邏輯之網中掙脫出來,帶著掙脫后的狂喜和原始的魅力,以抵擋不住的誘惑和迷狂,召喚著沉睡在生命深處的沖動?!动偪竦氖駱洹氛{動了語詞的全部感性魅力。全詩自始至終不離開具象的融匯重疊,并運用了通感等表達方式,增強了語詞的感官張力和跳躍感。你看那瘋狂的石榴樹“撒落她果實累累的歡笑”,在“衣領繡滿了黎明的歌聲”,“把暈頭轉向的鳥傾瀉于太陽胸脯上”。讀這些詩句,你很難再用慣常的邏輯語式或語法規則去衡量它。詩在這里重新獲得了另外一種規則。這種規則是一種無規則的規則,正象中國古代藝術家所說的那樣,它是無法之法,因而乃是至法。藝術的規則顯然活存于這種無法之法之中。如果我們只知刻板的按科學邏輯的程序讓詩去規規矩矩地縛手就范,就無法感受詩,從而也就無法感受生命。
細細體味此詩,我們發現全詩的構成是基建在兩個希臘文化的原型之上的。這兩個基本原型就是日神和酒神。尼采曾認為正是日神和酒神構成了希臘和文化藝術的基本原型。日神阿波羅是光明的象征,它支配著人們內在的夢幻世界,是智慧之光源,具有形上學的象征意義;而酒神狄奧尼索斯則是生命之流的象征,它使人進入一種沉醉迷狂的狀態,代表奔放不羈的原始生命沖動,具有形下學的感性特征。在《瘋狂的石榴樹》 中,日神那種睿智的形上學象征與酒神那種狂醉的生命感性沖動,本真的融匯為一體,結晶為一個意象——瘋狂的石榴樹。埃利蒂斯的一句詩,有助于我們解開石榴樹這個意象的謎底:“由于你的反映,太陽在石榴中結晶了,并且感覺良好?!痹谑竦慕Y晶中凝結著太陽的形上學本源。通過石榴,形上學的本源又與那瘋狂的生命沖動血肉般地融合在一起,從而構成了一個絢爛光華、生機勃勃的世界。人類在這一世界中棲居、升華或飛升,進入一個超凡入圣的境界。太陽或日神是埃利蒂斯詩中反復出現的一個原型,他因此享有“飲日詩人”的美稱。他認為太陽之神是美之神,具有形上學的啟示和象征意義。埃利蒂斯在諾貝爾獎受獎演說中說:“雙手捧著太陽而不炙傷,把它象火炬般地傳給后繼者,是一項艱苦,但我相信也是受祝福的任務,而我們正須如此做。有一日當意識浸潤于光明中,與太陽融為一體而泊于人性尊嚴與自由的理想匯流時,那些絆羈人類的教條就得屈膝讓位了?!边@段論述可以說是我們能讀此詩的最好注釋了。
上一篇:《英國文學·奧麗維亞·曼寧·巴爾干三部曲》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美國文學·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威廉斯詩選》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