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紅樓珠箔》嚴(yán)元照
紅樓珠箔,護(hù)輕寒、四面垂垂不卷。鴛甃幾番連夜雨,添了曉妝春倦。柳待搖波,梅還慳雪,未覺東風(fēng)軟。橫塘路迥,踏春情緒先懶。
望極迢遞春江,歸帆何處,芳草和天遠(yuǎn)。欲寄天涯無好夢,夢與行云都斷。鸞鏡塵昏,獸爐香冷,憔悴無人管。西園花事,一年判付鶯燕。
說到春天,大家都知道那是萬物欣欣向榮的季節(jié),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總會引得游人贊嘆不已。但此詞描寫的卻是“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宋李清照《聲聲慢》)的早春。
上片在外部氣候和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兩個方面都突出了一個“寒”字。開頭“紅樓珠箔,護(hù)輕寒、四面垂垂不卷”,寫富貴人家的樓閣珠圍翠繞,閨房周遭重重簾帷密遮。“紅樓”,華美的樓房,舊常指富貴人家女子的住處,如宋王庭珪《點絳唇》詞云:“花外紅樓,當(dāng)時青鬢顏如玉。”“珠箔”,珍珠綴成的或飾有珍珠的簾子。唐白居易《長恨歌》詠貴妃步出臥室曾寫下“珠箔銀屏迤邐開”這樣的麗句,可知其為富貴人家所享用。因此,從此詞的開頭四字就可推測出詞中抒情女主人公的身份是高貴的。在這早春時節(jié),絲絲寒意透過華麗的珠簾侵入室內(nèi),“護(hù)輕寒”實為難御輕寒,一個“護(hù)”字耐人尋味,頗見出女主人公易受傷害的嬌弱性格。任珠簾四垂不愿一卷,顯然女主人公心情并不愉快。三句既是寫景,又表述了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這揮之不去的寒意實際上并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感覺,更是其孤凄情懷的征驗。連番陰雨的晦冥景象,自然令人更增倦意,她在深閨中便“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唐溫庭筠《菩薩蠻》)了。而雨洗“鴛甃”,使那井磚上燒結(jié)出的鴛鴦紋益發(fā)清晰可辨,自也令慵倚妝臺隔簾閑看的女主人公怦然心動。“甃”,井壁,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瓦部》:“謂用磚為井垣也。”“鴛甃”,就是用帶鴛鴦圖案的磚塊砌成的井壁,用在此處作引線,暗示讀者女主人公想到鴛鴦時內(nèi)心是否也有一種愿望或一絲牽掛呢?筆致含蓄,大有言外之意。下面續(xù)寫她“曉妝”完成后癡望戶外,看到柳枝剛剛冒出嫩芽,還未能在水波上裊娜地?fù)u曳,傲骨凌寒的梅花正在綻放,只可惜缺一場大雪以顯其美麗與高潔。“慳”,久缺之意,宋陸游《懷昔》詩:“澤國氣候晚,仲冬雪猶慳。”“未覺東風(fēng)軟”句,上承詞首,春風(fēng)本是和煦的,可眼下一點也感受不到它的溫暖輕柔,只覺絲絲寒意襲人。想去踏青,無奈天氣是這樣的風(fēng)僝雨僽,想去的地方“橫塘”又那樣遙遠(yuǎn),女主人公便覺慵懶無力,只好將踏春心愿擱起。“橫塘”,古堤塘名,在今江蘇蘇州西南。宋賀鑄《青玉案》詞的名句“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使橫塘成為特定的表情意象,深有懷人之意。
從詞的上片看,女主人公雖錦衣玉食,然而內(nèi)心世界是孤獨的。在慵倦中她有所期待,其情感含蓄朦朧但仍可揣度。
詞的下片將視線拓展。極目遠(yuǎn)望,春江浩渺,與天相接,波面上歸帆點點,不知將駛向何方,哪里又是它們的歸宿?芳草萋萋,綿延不盡,一直伸向天邊。想給遠(yuǎn)方的人兒寄去一點消息,然好夢難成,就像天上的行云,沒有運行的軌跡。“迢遞”、“遠(yuǎn)”同義,不惜辭費重言之,正見其心緒之煩亂。“歸帆”兩句,從宋柳永《八聲甘州》詞“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南唐李煜《清平樂》詞“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生出,情思繾綣。女主人公滿懷惆悵,無可奈何地將目光收回,但室內(nèi)她看到的也是一片冷清落寞的景象,妝鏡上滿積塵埃,香爐里只剩灰燼。既然連室內(nèi)物品都無心打理,那么西園的花花草草,她又有什么心思去照料呢?只好把它交給鶯鶯燕燕,由它們隨意擺布去吧。結(jié)拍兩句,與宋陳亮《水龍吟·春恨》詞“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意境相似,惟嚴(yán)詞哀婉處更勝陳詞,雖就全篇格局而論嚴(yán)作尚遜于陳作。
此詞通過細(xì)致入微的心理刻畫,恰到好處地體現(xiàn)了抒情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幽怨,婉轉(zhuǎn)綿麗,又自然清新,頗有易安詞之遺風(fēng)。
上一篇:左輔《南浦·夜尋琵琶亭》撫古悲今詞作
下一篇:姚燮《霓裳中序第一·故苑》清末世事變換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