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①,死亦為鬼雄②。
至今思項羽③,不肯過江東④。
【注釋】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③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最后自刎身亡。
④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賞析
李清照(公元1084年—公元1155年),濟南章丘(今山東濟南)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出身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親李格非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李清照十八歲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婚后兩人共同搜集整理書畫金石。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侵入汴京,擄走徽、欽二帝,宋高宗倉皇南逃。李清照一家也跟著開始了逃亡生活,境遇孤苦。同年,趙明誠被任命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中叛亂,趙明誠縋城逃跑。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并于次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寫下這首《夏日絕句》。趙明誠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死于赴任途中。丈夫死后,她又歷經婚災、獄災,再加上因改嫁之事為人詬病,以致后來無依無靠、貧困憂苦、輾轉漂泊。李清照晚年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李清照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情調感傷,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詩人借用西楚霸王項羽失敗后不肯茍且偷生的典故來諷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義,展示了詩人力主抗戰、恢復故土的思想感情。詩人懷著驚人的氣魄,慷慨陳詞,字字鏗鏘,大義凜然,不輸須眉。詩人追思霸王項羽,那是因為項羽身上有誓死不屈,絕不偷生的精神和氣節。“不肯”二字,更是神來之筆。它包含了“士可殺不可辱”的英雄豪氣,極富深情,讀來催人淚下。這首詩僅僅二十個字,詩人卻連用三個典故,又毫無堆砌之嫌。擲地有聲,慷慨雄健,讓人似乎能夠感受到詩人當時內心奔涌的熱血。
上一篇:古詩《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李白·登金陵鳳凰臺②》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