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振見訪,以詞留別,喜而和之
吳淞舊雨相鄰住,喜復來今雨。那時因遇,十年艱險,劍頭炊黍。
如今相見,衰顏醉酒,似經霜紅樹。湖山佳處,登高望遠,遍題詩去。
-----謝應芳
這是一首唱和詞。詞題中的馬公振,即馬唐,字公振,一字國瑞,江蘇昆山人。自幼勵志讀書,好文尚雅。元季避兵松江之南鐘巷里,筑室鑿池,有田園花木之趣。日誦經史,遇佳客往來,則觴詠不輟,與世泊如。楊維楨很器重他,稱之為忘年友。馬氏原詞已佚。這首和詞通過對二人久別重逢情景的細致描述,抒發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切思念,表達了二人間真摯的友情。
詞的上片,主要通過對十年前二人情投意合,相鄰而居、共度危難的回憶,抒發對當時世態人情的感受,表達重逢后的喜悅歡快之情。“吳淞”,即今上海松江。“舊雨”、“今雨”,謂老朋友、新朋友,典出唐杜甫《秋述》:“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此言昔比鄰而居為老友,今久別重逢似新朋。一個“喜”字,將歡會的感情盡情托出,有力地烘染了全詞的氛圍。一陣驚喜過后,開始互訴衷腸,勾起各自對往事的回憶和慨嘆。“十年艱險”二句,極表宋元之際知識分子在瞬息萬變、朝不保夕的惡劣社會環境中忍辱偷生、窮愁潦倒的悲慘遭遇。“劍頭炊黍”,形容處境極為險惡。典出《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次復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此處以往昔艱危生活的不堪回首,反襯今朝亂后重逢的歡樂喜悅。作者在另一首《滿江紅·送馬公振》詞中道:“把十年、湖海舊相知,從頭說。”同樣充滿著對好友的關心和撫慰。今昔對比,苦樂相間,真誠深摯的友誼中飽含著對現實人生的深刻感悟和體味。
下片筆觸從回味過去中宕開,極寫今朝相見時的歡愉情形。十年后,經過歲月無情的摧折,二人都衰老了許多,加之酒酣沉醉、興奮非常,那飽經滄桑的臉龐就像深秋紅透的楓葉一樣,雖顯老邁之態,但依然豪氣不減,昭示著一股蓬勃旺盛的精神和永不衰竭的活力。最后二人相約遍游名勝之地,登高望遠,將好詩題遍錦繡山川,方覺不負此一身才藝。寥寥數語,即將避世隱居的文士優游林下、笑傲江湖的風度刻畫得淋漓盡致。
此詞格調老健,情致爽朗,境界開闊,語言渾樸,在元明之際詞風萎靡不振的詞壇,實屬難得一見的妙品。況周頤《蕙風詞話》評“如今相見,衰顏醉酒,似經霜紅樹”三句云:“衰老亂離之感,言之蘊藉乃爾,令人消魂欲絕。”正揭示出此詞不作嘆老嗟卑之語,風神高逸的特質。
上一篇:邊浴禮《高陽臺·柳發霜髡》清代詞作鑒賞
下一篇:湯顯祖《好事近·簾外雨絲絲》明代詞作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