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敕勒川,陰山①下。
天似穹廬②,籠蓋四野③。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④牛羊。
【注釋】
這是一首歌詠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之豪情的作品,選自《樂府詩集》,是一首南北朝時期的北朝民歌。關于其作者,目前并沒有統一的說法。敕勒(chì lè):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①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②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③四野(y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④見(xiàn):通“現”,顯露。
【大意】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陰山下。
天空仿佛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
天空藍藍的,原野遼闊無邊。
風吹過,牧草低伏,隱沒于草叢中的牛羊顯露出來。
【賞析】
北國的草原風光,毫無遮攔,高遠遼闊,這不只是雄闊宏放的風光的體現,還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天空就是帳篷的圓頂,田野是如此恢宏,這是一幅壯闊的畫面。
蒼闊、遼遠的天空下是碧綠、無垠的原野;碧綠、無垠的原野上是豐盛的水草,除去一片翠綠,并無其他。然而,一陣清風拂過,牛群、羊群便顯現出來。在豪放、曠達的背景下,一幅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畫面繪就而成。
【拓展】
《樂府詩集》中比較著名的北朝民歌還有《隴頭歌辭》,錄三首如下:
其一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
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其二
朝發欣城,暮宿隴頭。
寒不能語,舌卷入喉。
其三
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遙望秦川,心肝斷絕。
上一篇:《悲歌》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春宵》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