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①?
夜來風葉已鳴廊②。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③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琖④凄然北望。
【注釋】
此詞反映了作者謫居后的苦悶心情,詞調較為低沉、哀惋,充滿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嘆,北宋蘇軾作。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①新涼:一作“秋涼”。
②風葉:風吹樹葉所發出的聲音。鳴廊:在回廊上發出聲響。
③賤:質量低劣。
④琖(zhǎn):通“盞”,酒杯。
【大意】
世上萬事恍如一場大夢,人生經歷了幾度新涼的秋天?到了晚上,風吹動樹葉發出的聲音響徹回廊,看看自己,眉頭鬢上又多了幾縷銀絲。
酒并非好酒,故為客少發愁,月亮雖明,卻總被云遮住。在這中秋之夜,誰能夠和我共同欣賞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著北方。
【賞析】
世事如夢,人生如夢,蘇軾不止一次在作品中流露出這類想法,既有自我排遣之語,也有古往今來之思,曠達之境詞中常有,悲傷卻并不常見。一段歷盡滄桑的詞,加上幾度秋涼之問,風葉鳴廊,人生短暫,驚見繁霜侵鬢,雖不至于使人悲從中來,卻也忍不住地傷感起來。浮生若夢的感嘆,不是看破紅塵的徹悟,是對坎坷人生的不忿,是面對荒謬現實的無奈。
“世事如夢”,“人生如夢”,一切皆如白駒過隙、雪后飛鴻,人生只是天地間偶然的飄蓬,所以不可執著于現實中的得失榮辱,而應超脫于具體的萬事萬物,使自己內心趨于平衡?!叭松鷰锥刃聸觥?,又一個秋天來臨了,初來乍到的秋是如此的“新”,不是秋“新”,而是蘇軾太敏感。時間不斷流逝,磨蝕著有限的生命,秋天還是如往常一樣到來了,緊跟其后的是爬上了鬢角的銀絲。
“新涼”不止是天氣,秋也不止是季節,它們代表的是人生的低谷。排擠和打擊,這不會是蘇軾生命中的第一次,估計也不會是最后一次,但是,每一次這樣的際遇都讓人心生悲涼。心中的涼輔以初秋的涼,怎能不悲?怎能不愁?頭發白了,也是正常吧!
命運的起伏不定、變幻莫測,結合自然的變幻,表達的不是一時一地之事,亦非一己一身之感,而是蘇軾對人生、命運的沉思。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薄熬瀑v”是因為“人賤”,身遭貶斥,冷遇也是不可避免的吧!小人當道,君子遭讒。遠貶黃州,蘇軾以這種自我嘲諷的形式來表現心中的失落與不滿。因“烏臺詩案”受牽連被貶的人太多,蘇軾不愿再連累友人,所以絕少與故人交往,因而“客少”。靜寂的夜,皓月當空,一個人獨坐月下,寒氣襲來。
“中秋”是團聚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北望”,“北望”的含義也就變得特殊了起來。在孤苦寂寥、凄然北望之中,思弟之情、憂國之心、身世之感交織在一起,因而這首詞也籠罩著一層悲涼的氣氛,雖然努力遠離,卻始終擺脫不了塵世的痛苦。在這熱鬧的中秋月明之時,唯一可以慰藉自己落寞孤寂情懷的是那真摯的手足深情。
渴望與兄弟一訴衷腸,無奈遠貶黃州,千里之外,也只能在北望中借明月遙寄相思了。天涯共一月,相思兩地情,相望卻不能相聚,此時的無奈勾起了過往的辛酸,現實中太多的痛苦使蘇軾陷入更深沉的悲涼之中。
【拓展】
唐代李白曾作《春日醉起言志》,全詩如下: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
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
覺來眄庭前,一鳥花間鳴。
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
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
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
上一篇:《蘇幕遮·碧云天》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