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①林邊。路轉溪頭忽見②。
【注釋】
該詞描寫的是黃沙嶺的夜景,辛棄疾作。黃沙:黃沙嶺,在江西省信州上饒之西,坐鎮西安局之地。辛棄疾,字幼安,別號稼軒,南宋愛國詞人,一生力主抗金。
①社:土地廟。
②見:通“現”,發現,出現。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大意】
明月掛上樹梢,驚飛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吹送,帶來遠處的蟬鳴。伴著稻谷的香氣,人們談論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
幾顆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彎,茅店忽然出現在我的眼前。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光的詞,描寫的是一種恬靜的生活。月明風清的夏夜,蟬鳴、蛙噪這些山村特有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是山村鄉野特有的情趣。輕云小雨,天氣時陰時晴,在這種容易給人帶來驚喜的天氣中,舊游之地突然出現,夜行鄉間的樂趣便被完美地展現了出來。濃郁的生活氣息、豐收之年的喜悅把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風、月、蟬、鵲本是平常之物,然而經過作者的巧妙組合,卻于平常中顯出了不平常。驚飛不定的鵲,沒有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它們是被驚醒的,被月驚醒。月沒有聲音,如何能驚醒鵲兒,那也只能勉強歸咎于月的皎潔了。鵲兒驚飛,“別枝”搖曳,入眼處都是白月光,實在是一幅美麗的動態夜景。繼續前行,蟬鳴聲傳來,這聲音是隨著午夜的清風而來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再有涼風陣陣,徐徐吹拂,倍感清幽。這“半夜”里,“清風”、“明月”下的景色實在讓人神往。如此美麗的夜景,當然不會少了看客,邊看還邊說著今年的收成。那是一群青蛙,從長空轉移到田野,一片蛙聲,一顆匠心,令人稱奇。
說到收成,就會想起不遠的將來,人力有時窮,有時候上天的造化才是決定因素,尤其是在這靠天吃飯的年代。抬眼望去,腳下的小徑似乎逾越了自己的本分,一直延伸到天外,似乎在追尋那“七八個星”。幾絲涼意把神游的人拉回了現實,不知不覺已來到了山前,那沁人心脾的清涼是隨意飄落的幾顆雨滴。看來又有一場雨景可以欣賞了,不過當務之急是找到一個合適的觀景臺,在雨中賞雨雖然浪漫,只怕會影響了別人的畫布。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刻意尋找的時候卻不見了蹤影。直到走到溪邊,“驀然回首”茅店才出現在眼前,喜悅來得如此突然,就像那“忽見”的茅店。
【拓展】
南宋陸游曾作《游山西村》,其中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與本詞末句異曲同工。全詩如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上一篇:《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