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東南形勝》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東南形勝,三吳①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云樹②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③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④。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⑤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⑥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注釋】
這是一首描寫杭州的富庶與美麗的作品,一說是一首干謁詞,此處取第一種說法,北宋柳永作。
①三吳:即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三郡,此處泛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區。
②云樹:樹木如云,極言其多。
③天塹(qiàn):天然溝壑,人間險阻,一般指長江,這里借指錢塘江。
④巘(yǎn):大山上的小山。清嘉:清秀佳麗。
⑤羌(qiāng)管:即羌笛,泛指樂器。
⑥圖:作動詞用,描繪。
【大意】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美,是三吳的都會。這里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樓閣高高低低,大約有十萬戶人家。高聳入云的大樹環繞著錢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寬廣的江面一望無涯。市場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珠玉珍寶,家家戶戶都存滿了綾羅綢緞,爭相競比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秋天桂花飄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歡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笑逐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歸來的長官。在微醺中聽著簫鼓管弦,吟詩作詞,欣賞美麗的水色山光。來日把這美好的景致描繪出來,回京時向朝中的人們夸耀。
【賞析】
甫一開篇,作者便以鳥瞰式鏡頭攝下杭州全貌?!靶蝿佟薄ⅰ胺比A”四字點睛,字字鏗鏘有力,極言三吳、杭州之重要。然后,作者開始自“煙柳”往下,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街巷的河橋美麗,是“煙柳畫橋”;居民的住宅雅致,是“風簾翠幕”。而且人口眾多,“參差十萬人家”將整個都市居戶的繁庶直觀地體現了出來。由市內來到郊外,放眼望去,錢塘江堤上,樹木郁郁蒼蒼,宛如云霧。而整個錢塘江長堤的迤邐曲折也由一個“繞”字表現出來。江堤之內自然是江水,這江水是“怒濤”,澎湃而浩蕩。江堤和江水組合在一起便是“天塹”。再回到市內,看到的是不一樣的光景——繁華,寥寥幾字,如何寫出繁華?作者從細節入手,以“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以“競豪奢”收住,肆間的商品琳瑯滿目,商人比夸爭耀。讀者只需閉上眼,便能置身于一派繁華景象當中。
說到杭州,自然避不開西湖。西湖,蓄潔停沉,圓若寶鏡,秀麗非常。其中的白堤將西湖分割成里湖和外湖,亦即重湖。在文字上,與重湖相對應的是疊山,具體到東南一帶,即是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疊的山嶺。湖山之美,當然可以大書特書,不過作者先只用“清嘉”二字概括,便打住,接下去寫山上“三秋桂子”、湖中“十里荷花”。不同季節的兩種花同時在詞中出現,別有一番韻味。西湖的韻味當然不止于花,羌管動聽的音律,菱歌美妙的聲音,也各自有其悠揚的情韻,而且不論白天或是夜晚都能聽到。聲音從哪里來?湖中的船上,漁翁的羌管,快樂的采蓮姑娘。
忽然,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聲勢頗為煊赫。只看這陣仗,也不難想象中間簇擁著的那位,定然是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于山水之間自然是這等風流人物的雅好。這些達官貴人見到如此美景,也會將好景畫成圖本,獻與朝廷,夸示于同僚,好讓大家分享這存在于人間的仙境!
【拓展】
唐代白居易曾作《春題湖上》,表達了對杭州和西湖的喜愛。全詩如下: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上一篇:《望月懷遠》譯文|注釋|大意|賞析
下一篇:《望海潮·梅英疏淡》譯文|注釋|大意|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