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所思
—我想,仙人大概在海的那一邊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東隅??。
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
長鯨噴涌不可涉,撫心茫茫淚如珠??。
西來青鳥東飛去,愿寄一書謝麻姑。
—李白《古有所思》
幼年時期我就喜歡看《山海經》,書中配著各種彩色的圖畫,非常有意思。因此我一直琢磨,按照古書上說的,很早很早以前該是有神仙存在的吧,他們生活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他們很神秘。
那么,世上究竟有沒有神仙呢?
李白覺得,神仙是有的,他們住在遙遠的碧海東面。這里的碧海不是碧綠的海,而是一個海的名字。志怪小說集《海內十洲記》記載,碧海在東海東面的一萬里,那里的海水不咸也不苦,反而是香甜的,水的顏色是碧綠的,故而得此名。
看這描述,一般人肯定都覺得碧海是古人虛構杜撰的,世上怎么會有這樣的海?再說了,東海往東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哪來碧綠的海?
若真要這么計較的話,那《山海經》中的一切都不是真的了。誰能知道千萬年的滄海桑田,世界發生了什么變化呢?莊子在《逍遙游》中寫道:“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莫說是鯤和鵬了,就連北冥的存在都是一個謎。
相信神話的人,不會去計較它的真實性,而是把諸多美好的傳說放在心里,哪怕只是一個美好的幻想。李白應該就是這樣的人,所以在他的詩中,東海之東一萬里有個碧海,海上天風很大,能把海上的波浪吹得涌上天去,就像蓬萊傾倒一般。
茫茫大海之上,巨大的鯨魚噴射出白浪,洶涌不可涉足。這巨鯨似乎是專門給神仙看門的,守在大海之上不讓凡人接近。西王母的青鳥在大海上飛來飛去,詩人就想著,是不是可以讓青鳥幫忙帶封信給仙女麻姑呢。如此虛實結合的情景描述,很引人入勝。
“西來青鳥東飛去,愿寄一書謝麻姑”,這一句就涉及了兩個神話人物,分別是西王母和麻姑,青鳥正是西王母的傳信神鳥。《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 ,三青鳥居之。”
傳說這三只青鳥是鳳凰的前身,住在三危山上。現實中也有座三危山,就在敦煌附近,也不知是不是神話傳說中三青鳥所住的地方。三只青鳥是西王母養的,它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幫西王母傳遞書信,都是有靈性的神鳥。我們誰也沒見過鳳凰,但大致知道鳳凰是什么樣的,三青鳥既然是鳳凰的前身,自然會很漂亮。然而養著這么漂亮鳥兒的西王母,在《山海經》中卻不堪入目,這也是《山海經》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無論在哪部電視劇里,西王母都是一位衣著華貴的美貌婦人,而《山海經》中卻這樣形容這位貴婦人:“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說白了,西王母就是一個長得像人但是有著豹尾虎牙,且頭發散亂穿著盔甲,喜歡咆哮的怪物。
這跟我所幻想的大相徑庭,應該不只是我一個人認為,神仙不僅可以長生不老,而且都長得很好看。對神仙抱著如此大幻想的我們,怎么能接受西王母是個丑陋的怪物呢?
但是,要知道《山海經》中長得丑的神仙不止西王母一個,有很多很多,有些神仙身上甚至根本沒有人的特征。
不過到了魏晉南北朝,西王母的形象來了個天大的轉變。魏晉南北朝的人喜歡把所有事物都理想化,美好化,再加上魏晉多才子美男,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崇尚魏晉風骨,包括我本人在內。所以,他們把西王母美化一點都不奇怪。
多年前我去嘉峪關旅行,特意跑去看了附近出土的魏晉墓壁畫,墓的男主人棺材蓋上繪有伏羲和女媧,女主人棺材蓋上則繪有東王公和西王母。棺木蓋子上所畫的西王母十分好看,衣著華麗,姿態優雅,雍容華貴。
另外,在西周神話典籍《穆天子傳》中,西王母也是一位華貴的婦人。后世的人應該就是按照被美化后的形象定義西王母的。美好的事物總是容易被人接受,相比豹尾虎齒的怪物,人們肯定更喜歡美貌婦人,哪怕她還有另外一重身份,就是在《牛郎織女》中棒打鴛鴦的無情統治者。
和西王母一比,麻姑的知名度就低了很多。麻姑不像西王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神仙“出鏡率”那么高,關于她的神話傳說相對較少,電視里也很少會特意安排這一形象。若真要說出個所以然來的話,估計比較有名的應該就是京劇《麻姑獻壽》了。根據《神仙傳》記載,麻姑是一位十八九歲的美貌仙女,她曾三次看見滄海變成桑田,因而被作為長壽的代表人物,這也是“麻姑獻壽”的由來。
所有的一切在詩仙太白筆下構成了一幅縹緲虛幻卻美麗的仙境圖。
無論寫碧海也好,寫青鳥麻姑也罷,他想要描繪的就是這樣一個多姿多彩的神仙世界。仙界或許存在或許不存在,但不管有沒有這樣一個地方,他對仙道生活依然是無比向往的。現實越黑暗和坎坷,他越是渴望自己能處于太平的神仙幻境。
然而自古以來,向往神仙生活的人不計其數,神仙究竟存不存在依然是個未知數。夢幻的仙界,始終可望而不可即。
上一篇:《詩經·鄘風·載馳》頌揚巾幗不讓須眉
下一篇:《詩經·唐風·綢繆》描寫新婚之夜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