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過塔子嶺①
西風颯颯②卷平沙,驚起斜陽萬點鴉。
遙望竹籬③煙斷處,當年曾此看桃花。
【注釋】
①塔子嶺:地名,其址不詳。
②颯颯(sà sà):象聲詞,形容風吹動樹葉發出的聲音。
③竹籬:這里指村落。
賞析
黃宗羲(公元1610年—公元1695年),字太沖,號南雷,學者稱為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東林七君子之一黃尊素的長子。其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頗豐。與顧炎武、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明末清初三大儒”)。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稱為“清初五大師”。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其父黃尊素,天啟中官御史,東林黨人,因彈劾魏忠賢,受酷刑而死。后平反。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亡,南京弘光政權建立。黃宗羲因參與揭發閹黨,被捕入獄。次年,清兵攻入南京,乘亂脫身返鄉。變賣家產,起兵抗清,后兵敗逃亡。順治、康熙年間,設館講學,撰成《明夷待訪錄》《明儒學案》等。后清廷詔征“博學鴻儒”,堅辭不就,潛心著述。曾自云一生三變“初錮之為黨人,繼指之為游俠,終廁之于儒林”當為其一生的寫照。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人首先用西風斜陽,平沙寒鴉勾勒出一幅遼闊蕭瑟的秋景圖。一個“卷”字寫出了西風的來勢之猛,又一個“驚”字道出了斜陽寒鴉的不安和恐懼。這里詩人看似寫景,實是隱喻當時的社會環境。清兵南下,勢如破竹,大明子民如落日斜陽中的點點寒鴉,凄楚驚恐之狀宛如眼前。詩人站在塔子嶺上,回望遠處的清冷煙消的村落,想想當年春風煦暖、桃花盛開之狀,不禁心潮起伏。這里詩人將今日的荒蕪村落和當年的桃花美景進行對比,形象地展示了戰爭給普通老百姓帶來的巨大災難,同時也包含了詩人對前朝的無限懷念之情。全詩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虛實相襯,動靜結合,語言凝練,色彩突出,感情真摯,意境深遠。
上一篇:古詩《高啟·詠梅·其一》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黃巢·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