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同情農民作《憫農》
《憫農》是我國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這首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里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后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唐代詩人李紳,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媽媽含辛茹苦將他拉扯大,所以他深知生活的不易。李紳本來就很聰明,再加上他學習刻苦,很小就學會了寫詩。
一天,李紳向媽媽提出要到京城拜訪名師,媽媽雖然舍不得兒子離開她,但為了兒子的前途,還是同意了。李紳出發的那天,正是六月三伏天,一路上火辣辣的太陽當頭照著,李紳只身在路上行走都熱得有點受不了。
但李紳向田里一看,農民們正頂著烈日為禾苗鋤草,一串串汗珠不斷地落到田里,可他們全然不顧,還是不停地鋤著??吹竭@些,李紳很感動,心想:我們碗里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
到京城后,李紳立刻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寫成這首《憫農》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然后,李紳把它呈給老師呂溫看。老師看后稱贊說:“真是一首關心百姓疾苦的好詩,只有時刻掛念百姓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詩,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應該做宰相??!”后來,李紳果然做了宰相,成為一位關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這首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并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上一篇:李益寫《夜上受降城聞笛》
下一篇:李賀諷刺君王作《苦晝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