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鳳凰山下雨初晴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江城子》
蘇東坡廣為后世傳頌,是人們最喜愛的文人之一。這得益于他不僅是個政績斐然的好官員,還是個平易近人、善交廣游的偉大文人。民間流傳著他的很多趣聞軼事,給他原本凄苦的貶謫生涯增添了很多輕松詼諧的喜劇色彩。當然,這除了是因為蘇東坡自身活潑、曠達的個性使然,更多體現的是人們對他的喜愛之情。
蘇東坡好游玩,在他做杭州通判期間,杭州的山山水水讓他感到怡然。據說有一次,他和著名詞人張先在西湖游玩,邂逅了一位彈箏女子,于是便有了這首詞。
先來說一說張先是誰。張先就是那個寫“云破月來花弄影”的人,人稱“張三影”。或許說到這兒,你對他還沒有印象,但如果說起“一樹梨花壓海棠”,你一定會忍不住笑起來。張先一生詩酒風流,安享富貴,在他八十歲時仍娶十八歲的女子為妾。一次家宴上,他得意地賦詩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蘇東坡是個性情開朗、喜歡淘氣調侃的人,他急忙和上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從此,“一樹梨花壓海棠”的故事就流傳下來了。
據說,那天四十歲的蘇東坡和八十歲的張先在西湖邊游玩,忽然有一艘彩船迎面駛來。船上有一個風姿綽約、儀態風雅的女子,走出船艙與他們相會。那女子說她從小就仰慕蘇子的才華,養在深閨時不便出門相見,現在已嫁作人婦,聽說蘇子今日游湖,就不顧旁人的眼光和家人的責備,特地趕來一睹蘇子的風流俊雅。為了表達對蘇子的仰慕之情,她愿意為蘇子獻上一曲古箏曲。
琴聲宛轉悠揚,似高山流水般叮叮咚咚,蘇東坡和張先陶醉在樂曲聲中。一曲奏罷后,蘇東坡和張先還沒從樂曲裊繞的余音中蘇醒,那女子便起身朝蘇子盈盈下拜,請蘇東坡為她題詩一首,作為畢生榮耀。一時間,蘇軾感慨萬千,便寫下這首《江城子》。
詞的大意是:雨后初晴的鳳凰山,云淡風輕,晚霞明麗,一切的一切都像被清水洗過一樣清新秀麗。碧波蕩漾的西湖水面上,眼前的一朵荷花,雖然已經開過了,但是仍然不失蓮的純凈和美麗。不知從什么地方飛過一對白鷺,就連它們也有意來傾慕彈箏人的芳顏。
忽然聽見從江面上傳來哀傷的曲調,那琴音如慕如怨、纏綿哀婉,讓人不忍心去聽。湖面的煙靄也為之斂容,云彩也為之失色。這綿綿的琴音,好像是湘水女神在彈奏、在傾訴自己的哀傷。一曲終了,聽者還沒有醒悟過來,她就已經飄然遠逝,只有巍巍的青山,仍然靜默地立在湖邊,冷眼看著眼前的一切。那哀怨的樂曲,似乎仍然在山間水際蕩漾。
這首詞,蘇東坡緊扣“聞彈箏”這一詞題,富有情趣地從多方面描寫彈箏者的美麗與音樂的動人。他將彈箏人置身于西湖的雨后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之中。人物和景色相映成畫,音樂和山水相得益彰,向讀者展現了一幅人間仙境,也展現了他和彈箏女子之間的一段悵然奇遇。
蘇子的可愛之處,不僅在于他的詼諧曠達,也在于他的坦蕩和率真,他毫無隱晦地將他與彈箏女子的這段奇遇寫成詞。在生活中,蘇子與人相處也是坦坦蕩蕩,從不講究什么繁文縟節,也不避諱什么世俗禮法。
據說,蘇軾在杭州期間,曾與歌女琴操參禪論佛,引她渡慈航。
歌女琴操生于官宦之家,幼年父母雙亡,孤苦無依,十幾歲的她就被迫淪為西子湖畔的賣笑之人。不過,琴操自幼讀書,善詩文,還十分喜歡談禪詠詩。蘇軾十分欣賞她的才華,常與她暢談佛理。有一回,蘇軾和她一起去拜訪大通禪師。大通禪師是個持戒森嚴的有道高僧,所以他對蘇軾帶女人過來見他,十分不滿。蘇軾看出了禪師的不滿態度,就對禪師說,如果您手中的木魚能借給琴操姑娘一用,我就寫首詩向您賠罪。蘇軾的才情譽滿天下,能求得他的詩詞書畫,是件很榮幸的事。于是禪師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片刻之間,蘇軾揮毫成就了一首詞,他把詞交給琴操,讓琴操敲著木魚唱: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皺眉,與愁彌勒下生遲,不見阿婆三五少年時。
大通禪師聽了這段如同舞臺小丑自白的詞,忍不住哈哈大笑。于是蘇軾和琴操走出禪房,向人夸口說他倆學到了“密宗佛課”。
蘇子就是這般的淘氣、俏皮、可愛。但他卻懷有一顆純真的赤子之心。蘇軾視琴操為紅顏知己,憐其聰慧美麗,惋惜她流落風塵。于是在一次游湖時,他借參禪來開悟她。
蘇東坡問琴操:“何謂湖中景?”
琴操回答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蘇東坡又問:“何謂景中人?”
琴操對曰:“裙拖六幅長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蘇東坡緊接著問:“何謂人中意?”
琴操立馬對曰:“隨他楊學士,鱉殺鮑參軍。”
蘇東坡緊追不放,追問:“如此究竟何如?”
琴操一時默然。
蘇東坡這時拍案而起,說:“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琴操聞言頓時領悟到,自己現在年輕貌美,追求的人絡繹不絕,要是等到年老色衰時,一切繁華皆是一場夢,到頭來自己還是免不了《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悲慘命運。等到“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時,自己面臨的也將是和琵琶女一樣的“商人重利輕離別”“夢啼妝淚紅闌干”的結局。
琴操是個有慧根的人,聽了蘇軾的這番話,就動了出家的念頭。從此,杭州城內少了一位能詩善歌的絕色佳人,城西的玲瓏山別院多了一個禮佛誦經的清心女尼。《東坡筆記》還記著琴操一闋《謝東坡歌》:
謝學士,醒黃梁,門前冷落稀車馬,世事升沉夢一場,說什么鸞歌鳳舞,說什么翠羽明珰,到后來兩鬢盡蒼蒼,只剩得風流孽債,空使我兩淚汪汪。我也不愿苦從良,我也不愿樂從良,從今念佛往西方。
蘇東坡一語驚醒夢中人,原本一顆沉迷于西湖煙波畫舫中的芳心,毅然皈依玲瓏山的古佛青燈。后來琴操死后就葬于此地,于是杭州城又多了一個讓世人感慨的地方。
“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世事不過是一場大夢,你看那如花美眷,終敵不過似水流年。眼前恰似繁華一場,待到曲終人散時,未待夢醒,已是人不見,空留凄涼一片!
上一篇:品讀蘇東坡之禪:只緣身在此山中
下一篇:品讀蘇東坡之詩:眾笑終不悔,施一當獲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