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
李珣,字德潤,五代前蜀詞人。其祖先為波斯人,家居梓州(今四川三臺)。
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云雨朝還暮,煙花春復(fù)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賞析】
這是一首途經(jīng)長江三峽的詠古詞作。詞中的古廟指的是巫山神女廟,行宮則是戰(zhàn)國時楚王的細(xì)腰宮,傳說楚懷王與巫山神女在這里有一段浪漫的相會。
神女也好,君王也好,都早已成為千年前的過往,只留下動人的故事在巫峽山水間口耳相傳。但不要以為巫山只見證過楚王與神女的這一次浪漫,曾經(jīng)流傳過《山鬼》的地方并不缺乏敢于表達(dá)熾烈愛意的男女,他們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如同春花每年都會綻放一般規(guī)律與尋常。
然而每一段故事本身還是孤立的,散去了也就沒有了,于是頻繁地重復(fù)也意味著巫山要見證一次又一次風(fēng)流俱往的傷感,千百年沉淀下來,就使得這片土地如煙雨迷離的氣候一樣,充滿了神秘式的低沉。
在這樣的氛圍下,巫峽啼猿的斷腸之聲也就與母猿喪子的本意漸行漸遠(yuǎn),所謂“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是行客本就被巫山往事感染得惆悵萬分,又聽聞凄厲的猿啼,愁緒也就變得更加濃郁。如果行客本就充滿了自己的憂愁呢?既然無法避開眼前的煙雨,山中的往事,那就只能奉勸啼猿離自己遠(yuǎn)一點(diǎn)了吧。
上一篇:張炎《清平樂·候蛩凄斷》表達(dá)什么?《清平樂·候蛩凄斷》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棄久》表達(dá)什么?《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棄久》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