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韓斌生
不復聞林下的歌聲,
小小的足印也模糊了。
夕陽置一只空花籃,
塞滿了無邊的幽怨。
寒鴉披起黑紗,
是悼念這無名的伴侶嗎?
繞樹三匝……
看如何拾起這殘破的夢!
吳奔星
《山徑》一詩的用意是控訴黑暗社會對人的價值和命運的漠視。但詩人沒有用劍拔弩張的詞語,而是從夕陽將下的剎那間的山徑著筆,輕描淡寫。那是一個靜謐的黃昏,當裝滿了無邊幽怨的空花籃及它的主人——失去歌聲的賣花姑娘將被黑暗吞噬的時候,詩人借寒鴉抒情,以黑紗聊表哀悼之情,并點化曹操《短歌行》詩意,用“繞樹三匝”略表悲涼身世、人生若夢的一絲感喟,構成一種哀怨悲憤而又空闊曠遠的意境,并以驚嘆與疑問作結,“看如何拾起這殘破的夢”,以示無言的抗議。雖于黑暗的現實無損于萬一,卻也透露了詩的主旨——在那個令人感到壓抑的黑暗社會里,任何青年都會感到走投無路。一個賣花村姑,一個弱女子被吞噬的悲劇命運,又何能得以避免呢?
詩人的心情是悲憤的,又是無可奈何的。作為一首抒情短章,它向人們曲折地暗示出當時世界的黑暗。我以為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意境的朦朧,意象的繁復,以及其中不無憂憤哀怨的情緒,都可以看出詩人對中國古典詩歌以及西方現代派詩歌,有所繼承、發展、借鑒和創新。而厚重的社會生活內涵,又使其有別于那種浮泛的無病呻吟之作。
上一篇:周作人:山居雜詩(四、六)
下一篇:杜牧: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