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題解
這是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66歲的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寫的一首感懷詞。
當時韓侂胄執政,積極籌劃北伐。辛棄疾于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擔任鎮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從表面看來,朝廷很重視他,其實只是想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辛棄疾支持北伐抗金,但是對韓侂胄輕敵冒進的做法又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應當做好充分準備,絕不能草率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導致北伐失敗。辛棄疾的意見并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來到京口北固亭時,辛棄疾登高眺望,懷古憶昔,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千古傳誦的杰作。
句解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統帥。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元嘉”,劉裕之子劉義隆的年號。“草草”,輕率。“封狼居胥”,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遠征匈奴,殲敵七萬余,封狼居胥山而還。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中原仍然記得揚州一帶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四十三年”,辛棄疾于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南歸,到寫該詞時正好為四十三年。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怎么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而不知道這里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佛貍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貍。公元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兩個月的時間里,兵鋒南下,五路遠征軍分道并進,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佛貍祠。“神鴉”,指在廟里吃祭品的烏鴉。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后,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為之米飯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評解
這首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閃耀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
詞的上片懷念孫權、劉裕。孫權割據東南,擊退曹軍;劉裕金戈鐵馬,戰功赫赫,收復失地。不僅表達了對歷史人物的贊揚,也表達了對主戰派的期望和對南宋朝廷茍安求和者的諷刺和譴責。
下片引用南朝劉義隆草率北伐,招致大敗的歷史事實,忠告韓侂胄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魯莽從事,接著用四十三年來抗金形勢的變化,表示詞人收復中原的決心不變。結尾三句,借廉頗自比,表示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愿望和對宋室不能進用人才的慨嘆。
辛棄疾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他在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他采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其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但所提建議,均未被采納,曾長期落職閑居于江西上饒、鉛山一帶。晚年韓侂冑當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憤慨,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風格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蘇辛”。
上一篇:宗澤《早發》軍事題材詩詞
下一篇: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遠大抱負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