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 [宋]朱 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鑒:鏡子。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渠:它,代指方塘。
這首著名的讀書詩,許多小孩耳熟能誦,但因全詩用比喻來寫,意思并不容易理解。喻體當然很明白,一方池塘要保持清澈,須有源頭活水經常充實更新。問題是這“半畝方塘”與“源頭活水”究竟何所喻。如果前者喻心靈,那么,詩題既為“觀書有感”,后者則當喻書本,或泛指知識,這是通常的解釋。但依宋人的用語習慣,用“源頭活水”比喻心靈的可能性更大些,所謂“心源”,即將一種根本的、活潑的領悟能力視為知識的源頭。而“半畝方塘”可指一個人擁有的知識整體。《觀書有感》有兩首,這是第一首,雖未正面講到讀書的問題,但它強調讀書的目的不在知識方面的夸多務博,而在于使根本的領悟力的活潑不衰,簡單說,就是學會思考,才能保證知識清澈有條理,這是相當重要的。
詩重清真,尤要有寄托……有寄托者,必有氣魄。
薛雪《一瓢詩話》
上一篇:注釋賞析《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詩詞意思解釋
下一篇:注釋賞析《觀永樂公主入蕃[唐]孫逖》詩詞意思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