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豪士歌》古詩全文
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
我亦東奔向吳國,浮云四塞道路賒。東方日出啼早鴉,城門人開掃落花。
梧桐楊柳拂金井,來醉扶風豪士家。扶風豪士天下奇,意氣相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將軍勢,飲酒豈顧尚書期。雕盤綺食會眾客,吳歌趙舞香風吹。
原嘗春陵六國時,開心寫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報恩知是誰。
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脫吾帽,向君笑。飲君酒,為君吟。
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
《扶風豪士歌》古詩賞析
天寶十四載(755)冬,“安史之亂”驟起,李白當時正在江南。第二年的春天,他“東奔向吳國”,曾在一位被稱做“扶風豪士”的人家里做客,并即席寫成《扶風豪士歌》。關于“扶風豪士”其人的考證,雖然缺乏很堅實的材料,但李白在其《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并序》中曾提到過溧陽“主簿扶風竇嘉賓”,“扶風豪士”很可能就是這位籍貫扶風的溧陽縣主簿(此說見何靜《“扶風豪士”是誰》一文,載《唐代文學論叢》總第二期)。因此,這首詩可能即作于溧陽。
詩一開始,直寫時事:“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這一年的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洛陽成了叛軍的政治中心。詩人著眼于洛陽,便反映了整個北中國的景況。“飛胡沙”三字總寫時局,又顯示了叛軍氣焰的囂張。“怨嗟”二字道出淪陷區的民心。天津,指洛水上的天津橋,在洛陽西南。天津橋下,血流成河;洛陽郊野,白骨如麻。這是何等怵目驚心的悲慘景象!在這困難當頭的時刻,詩人采取了什么行動呢?
“我亦東奔向吳國,浮云四塞道路賒”。他向著東南奔亡了。在同期所作《經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中,李白曾寫道:“我垂北溟翼,且學南山豹”。看來他是打算靜息伏處,以待時機。在《猛虎行》中他又寫道:“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顯然李白在奔亡中是想有所作為的,說不定正是要尋找什么報國的門路。不然,身在江南,本無兵燹之虞,何苦要“東奔向吳國”呢?而且,“浮云四塞道路賒”一句不正表明了出路難覓時那種迷惘的心情嗎?
就在這時,李白遇到了“扶風豪士”。“東方日出啼早鴉”以下十句,鋪陳在豪士家飲宴的情景。清人毛稚黃說:“《扶風豪士歌》方敘東奔,忽著‘東方日出’二語,奇宕入妙。此等乃真太白獨長。”(《詩辨坻》)奇宕,就是敘事過程的跳躍和場景的突然轉換。經這一宕,轉出一個明媚華美的境界,詩人好整以暇地鋪寫了一大段。然而,從內容整體上看,這是一段閑筆。先以四句贊美環境,復以四句贊美主人。
贊美主人用了兩個典故:“作人不倚將軍勢,飲酒豈顧尚書期?”上句反用漢辛延年《羽林郎》詩中“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四句的意思。下句以陳遵的好客比擬豪士。《后漢書·陳遵傳》載,陳遵每飲宴賓客,就關起門來,并把客人的車轄投入井中,使人不得離去。一次,部刺史被留飲,趁陳遵酒醉,突入見遵母,叩頭自白“當對尚書有期會狀”,遵母乃從后閣放走了他。又以兩句贊美盛宴。這段描寫并不意味著李白置國家安危于度外而尋求個人安樂,它不過是即事即景的應酬之辭罷了。從章法上說,有了這段穿插,便覺忙里偷閑,疾徐有致,變幻層出。
詩人并沒有在飲樂中沉醉。鋪敘過后,轉入抒情,李白敞開了自己的心胸:“原嘗春陵六國時,開心寫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報恩知是誰?”戰國時代,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楚國的春申君、魏國的信陵君各自養了數千門客,這些門客中出現過許多杰出人物,他們重義氣,輕死生,以大智大勇成就了奇勛,千秋萬代為人傳頌。如今又趕上了動亂的時代,李白很想效法他們的榜樣,施展才能,報效國家。
“明日報恩知是誰”一句極為自負,詩人對著扶風豪士說:我今天受了你的款待,明日定要干出一番事業來報答你!這里故意用了反詰語氣,將下文逗起:“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脫吾帽,向君笑;飲君酒,為君吟;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未段自明心跡,神采飛動,一片天真。南朝陳代詩人江暉有句:“恐君不見信,撫劍一揚眉”(《雨雪曲》)。古樂府《艷歌行》有句:“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李白化用其意,以“三三七”的句式出之,如金石擲地,鏗然有聲。
“清水白石”比喻心地光明,“離離”是清晰的樣子。“脫吾帽”四句益發爛漫,活畫出詩人率真的天性。而后,以張良自喻,托出自己心事。張良懷抱著向秦始皇復仇的志向,在沂水橋上遇見黃石公,受到黃石公信任,授他《太公兵法》一編。后來,張良輔佐漢高祖劉邦,立下不世之功。天下大定后,他不留戀富貴,自請引退,跟著赤松子去學仙。事見《史記·留侯世家》。李白在詩中把張良的事跡倒轉過來,意思是說功成身退雖然是我的夙志,但我之所以沒有象張良那樣追隨赤松子仙去,是因為我功業未成。故不能隱退,特別是國難當前,我更該有所作為以報效國家。耿耿此心,黃石公可以明鑒!李白“東奔向吳國”,作出的姿態是避世,這可能引起一些人的誤解,所以他要當眾明志,以正視聽。
《扶風豪士歌》寫得洋洋灑灑,不暇整飾,詩人的思想往往只包含在某些片段和句子中。讀這首詩,必須抓住關鍵詩句,方能駕馭全局。要之,此詩以系念時事發端,以許國明志收束,這便是詩的主旨所在。
上一篇:《橫江詞六首》借景寫情,寓情于景的政治抒情詩
下一篇:《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