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藝術的瑰寶,它與我們的民族情感緊密相連,我們應該繼承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而課堂便是古詩詞得以傳播的重要途徑。小學課本中選用的古詩詞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感情鮮明。教師應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背誦古詩詞,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品詩讀詞,傳誦經典。
在中華文明燦爛的長卷中,古詩詞是其中最為絢麗的華章。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是人類靈魂的詠嘆。而小學生學習古詩詞,它可以培養學生具有高尚人格,塑造良好行為習慣,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語文人文素養等。
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而古詩詞的學習一般有三個目標:一是學習生字詞。二是有感情的朗誦,背會并會默寫。三是理解詩詞意思,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但是由于古今語言文字的差異,時代間隔久遠以及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小學生要理解短短幾十個字的古詩詞要表達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確困難。因此,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那么,怎樣教才能使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更深一些,達到應有的效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解好詩題 事半功倍
解好詩題能讓古詩詞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往很多詩題就包含了這首詩的主要內容。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就是寫詩人停船瓜州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遙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再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是陽光明麗后又下起了雨,他才有幸欣賞到了“水光瀲滟”和“山色空蒙”兩種不同的景致。因此,解好詩題就能明白作者要寫的內容,為更好地學習古詩詞打好了基礎。
二、了解詩人 感悟深情
古詩詞是“詩人生活在情緒的流波中的影子”,在指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時,要注意讓學生聯系作者的時代背景,把握作者作詩時的 特殊心情。如我在教學張志和的《漁歌子》時,我班有個小女孩就提出質疑:“老師,刮著風,下著雨,他不想回家,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啊?”我立即向同學們詳細的介紹了張志和的生平遭遇,讓學生明白他“不須歸”的真正原因。鑒于此,在今后的古詩詞教學中,課前我會布置預習作業,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詩人,寫作背景,甚至與之相關的典故,成語等。上課時采用學生匯報信息和教師補充介紹的方式,讓全體學生對作者有一定了解,為理解古詩詞內容做好鋪墊。
三、品詩讀詞 感悟意境美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獨特范疇,宗白華先生指出:意境是“中國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貢獻的一方面”意境是抒情文學作品內容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作者把寫景與抒情融為一體所創造的一種藝術境界,古人有“一切景語皆情語”之說。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領悟其中的意境之美,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良好的鑒賞力,同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不同篇目,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1.情景再現
讓學生自編自演古詩詞內容,體會古詩詞所表達的意思。比如在學習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時,學生通過表演將游子近鄉情更怯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感悟詩詞中所蘊含的美。
2.詩文轉化
詩詞語言簡練緊湊,“字有數而意無窮”。如果引導學生將一首詩詞加以自己想象寫成一篇文章,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還可以加深對詩詞的理解,比如學生在學習《秋思》時,我讓他們將詩改寫成一個故事,很多同學都聯想豐富,將寫信人忐忑的心情,欲言又止的神情,臨行是又要打開心小心翼翼的表情描述得恰到好處。這種做法,使學生對詩詞的領悟又更進一步。
3.詩中有畫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幅美妙的畫,小學課本古詩詞大多配有精美的插圖。在學習時,我會引導學生結合插圖理解詩詞,甚至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去畫。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畫出心中的美景,準確地領略意境。
四、熟讀詩詞 傳誦經典
感覺到的東西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深刻感覺它,在理解詩詞的基礎上再去讀它,這樣才能讀出感情。在讀中品味詩詞,甚至可以在歌唱中感悟詩情。我們都知道,詩詞源于勞動,最早的詩歌是可以唱的。在教學《漁歌子》時,我鼓勵學生用他們熟悉的旋律去唱這首詞,有個同學用了《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曲調,還有個同學用了《新白娘子傳奇.》的曲調,唱出來都很好聽,同學們都爭相傳唱。這樣不僅使學生對這首詞記憶深刻,還提高了他們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
總之,學無止境,教學相長。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努力,讓學生愛上古詩詞。
上一篇:律詩的對仗方法
下一篇:唐詩對于我們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