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劍釗
蔚藍的五月,緋紅的溫馨,
圍墻門上的鐵環不再響動,
艾蒿散發著黏澀的苦味,
稠李披著白斗篷正在安睡。
透過一個個木制的窗框,
透過一幅幅薄軟的帷簾,
性情乖戾的月亮在地板上
編織出飾有花邊的圖案。
我們的茅舍雖小倒也干凈,
我獨自一人,閑得無聊……
這個黃昏生活格外可親,
追憶往昔的友情多么美妙。
花園凋潎,象遭受一場火災,
月亮拼盡了全身的力氣,
為的是讓每個人柔腸寸斷,
在單詞“親愛的”面前戰慄不已。
琴聲悠揚,在這歡樂的五月,
唯獨我沉浸于花好水靜,
我愿承受生活里不盡的一切,
放棄掉任何希望和憧憬。
甘愿承受一切,——來吧,顯露吧,
讓痛苦和災難全數降臨……
賜你和平,停止喧嘩的生活。
賜你和平,藍幽幽的清淳。
(劍釗譯)
(蘇聯)葉賽寧
葉賽寧在創作中是十分注意詩歌的繪畫美的。這一點特別體現在詩人對色彩詞匯的選擇上,《蔚藍的五月,緋紅的溫馨……》的第一節,便在短短的四行詩中寫出了三種顏色,首行的對偶句中不同凡響地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對比色:寧靜和諧的藍色與躁動不安的紅色。它們的同時出現形成了一股張力,較好地體現了葉賽寧復雜的情緒感受,在愉悅、恬靜的心境之下隱伏著狂躁不安的因子。第四行詩中的白色則對上面兩種色彩進行了補充和修飾,無論詩人是在追求和諧,還是在渴求躁動,都包含了他在滄桑人世間祈望純潔的心愿。
詩的第二節,葉賽寧調整了視角,將它由自然景轉向了室內景,描寫月光透過窗簾,灑落在地板上的情景。詩人給自然物象灌注了人的情感,“月亮”得到了人格化的處理,以“性情乖戾”一詞狀寫出抒情主體由人生無常所觸發的心理體驗。
詩的視角從第三節開始轉向了人的內心世界。抒情主體進入了沉思,在過去的往事中品味友情的珍貴和生活的可親,更為動人的是對一場甜蜜愛情的回憶。詩人在此極為高明地用虛寫的筆法,寥寥數詞便再現了一個摧肝裂腸的愛情故事:僅僅為了說出和聽到“親愛的”這一個字眼,就可以讓花園象遭受一場大火似地凋潎無存,叫與世無爭的月亮也拼盡渾身的力量。葉賽寧以委婉的筆觸將少男少女踏入初戀之際那種微妙的心態細致入微地繪寫了出來。
回憶往昔,給抒情主體增添了巨大的力量。一個人倘若擁有過這樣一份“感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是絕不會懼怕生活中的任何災難和痛苦的。于是,他決定放棄掉一切希望和憧憬,甘愿只身承當起大地上所有的苦難,只要和平能永駐人間,人們能永遠享受到甘甜清淳。
至此,我們看到,抒情主體已從個人的孤獨感中解脫了出來,完成了對自我塑造的過程,確立了一個高風亮節的人的形象。
上一篇:(法國)蘭波:童年
下一篇:迢迢牽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