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樓感舊
趙 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趙嘏(約806—約853),字承祐,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唐武宗會昌四年(844)進士,官渭南尉。工詩,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四評價道:“《長安秋望》詩云:‘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當時人誦詠之,以為佳作,遂有‘倚樓’之目。”有《渭南集》三卷,《全唐詩》錄其詩三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其詩五首又七句。
《江樓感舊》一作《感懷》,一作《江樓書感》,差別不大,但《江樓感舊》比較原始,比較切題,比較具體,還是用《江樓感舊》為好。
前兩句寫登樓。首句扣題。“獨上江樓”說明過去和人同上過江樓,這就為“感舊”埋下了伏筆。“思渺然”是說思緒萬千,究竟想些什么,詩人引而不發,讓讀者在下文中尋找答案。次句寫上樓后所見。一是“月光如水”,形容月光像水一樣清亮;二是“水如天”,形容水像天空一樣明凈。兩者又采用頂針的手法緊密聯系在一起,讀起來聲如貫珠。更重要的是這句詩將月光、水和天連成一片,三者交相輝映,造成了一種寧靜、廣闊、澄澈的境界。
后兩句寫感舊。主要通過物是人非來表現對去年同來望月者的懷念。這是詩歌中經常出現的主題,但是詩人賦予它以江樓望月這樣一個獨特的題材,使得這首詩仍然能引起廣泛的共鳴。
此詩結構綿密,首句“獨上江樓”與第三句“同來望月人”相互照應;次句寫所見之景與第四句“風景依稀似去年”相照應;“思渺然”與后兩句寫物似人非之感相照應。
上一篇:王 灣《次北固山下》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杜 牧《泊秦淮》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