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龔自珍
名句: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導讀】
龔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字璱(sè)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道光九年(1829)進士,做過內閣中書、禮部主事等小京官。他對經學、史學深有研究,曾尖銳批判當時社會的政治腐敗,主張改革,支持林則徐嚴禁鴉片的主張,被譽為中國近代著名的啟蒙主義思想家。龔自珍在詩歌創作上也有相當高的成就。主張詩與人合一,提倡“尊情”,有“龔派”之稱。他的詩文辭瑰麗,想象豐富,豪放灑脫,飽含著憂國憤世的激情和對理想的追求。有《定庵文集》等。
這首七律寫于道光五十年(1826)。當時龔自珍在守母喪期滿之后客居昆山一帶。這首詩題為“詠史”,實際上是借古諷今,寫出了清代一些知識分子的典型心理。清前期曾屢興文字獄,大量知識分子因文字獲罪被殺。在這種酷虐的專制統治下,大多數知識分子不敢參與集會,言行十分謹慎,唯恐被牽入文字獄中。龔自珍對這種現象十分憤慨,因而以婉轉之筆寫下了這首詩來諷喻。
【原詩】
金粉東南十五州①,萬重恩怨屬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②,團扇才人踞上游③。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④。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⑤?
【注釋】
①“金粉”句:泛指江南繁華富庶地區。金粉:古時女性化妝用的鉛粉,引申為繁華綺麗之義。②牢盆:煮鹽的器具。古代鹽業官營,特多實惠,故多代指權貴。狎客:依附親貴之門的幫閑清客。操全算:操有全權。③團扇才人:指手搖羽扇、清談誤國的貴族子弟。④稻粱謀:為生計打算,語出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⑤“田橫”二句:《史記·田儋列傳》載,秦末漢初人田橫賢而得士,嘗自立為齊王。劉邦稱帝后,田橫率五百士入海,劉邦招降之,曰:“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田橫遂往洛陽投降,行至距三十里處,田橫深感事漢之恥辱,乃自刎。海上五百士聞之,亦皆自殺。此處對劉邦的欺騙伎倆進行了質疑和揭示,說難道田橫及其五百士投降了漢朝,會真的被封王封侯嗎?
【譯詩】
青樓歌妓的脂粉氣熏染著東南十五個州,
成天爭名奪利結下恩怨的全是那些名流。
浮浪的鹽官清客為謀利機關算盡很得意,
輕薄的團扇才人不學無術竟居官場上游。
離席而起是畏懼令人談虎色變的文字獄,
執筆著書僅僅是為謀求生計要養家糊口。
那英勇不屈的田橫五百壯士如今在哪里,
難道他們歸來投漢全部都能夠加爵封侯?
【賞析】
這首詩通過詠史諷今,揭露了清朝社會上層人物流連聲色、醉心功名、趨炎附勢的丑態,反映了在清王朝嚴酷統治下萬馬齊喑的現實。“詠史”的體裁,一般是針對特定史事借古諷今,本篇則從總體著眼,擺脫具體的事實,而擷取社會生活中某些不完全相連的片斷,重點抒發今日今時的感受,單就立意而言,已是別具心裁之作。
詩的首聯以“金粉東南十五州”概指富庶繁華的地區,其間恩怨纏結,都是因為“名流”互相傾軋。十四個字就高屋建瓴地描繪出當世一種齷齪的氣息,對那些追逐名利、沉溺聲色的社會名流給予無情的揭露。頷聯申說官場中的“名流”,既有手握大權、銅臭熏天的“牢盆狎客”,也多手搖團扇、高談闊論而百無一能的貴族子弟,二者共同釀就的惡濁之風深為詩人所厭憎。一“操”字、一“踞”字本無褒貶,此處卻寫得極富動感、極冷峻,帶有鮮明的鞭撻之意。“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二句是本篇的“詩眼”,向來為人所傳誦。作者指出當時的文人們著書立說,也只是為了自己的生計,弄口飯吃,不敢追求真理。作者在此直抒自己的憤慨,大膽抨擊了清王朝文化專制的高壓政策。“避席”二字形象地表現了文士們畏懼文字獄的誠惶誠恐的情態。最后“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一句,鋒芒所向直指玩弄士人于股掌之間的最高統治層!作者引用歷史上田橫抗漢死節的故事,對古今志士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表示了贊嘆,對現實社會中文士們俯首聽命、茍安于現狀的態度進行了諷喻,啟迪他們不要被統治者的利誘欺騙和高壓政策蒙蔽和嚇倒。
全詩以凝練的語言把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熔鑄在詩句中加以譏刺諷喻,揭露深刻,警策有力,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概括能力。
上一篇: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
下一篇: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詩詞原文賞析|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