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戴紹敏 【本書體例】
【原文】:
白云謠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2)。
穆天子謠
予歸東土,和治諸夏(3)。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4)。
西王母吟
徂彼西土,爰居其野(5)。虎豹為群,烏鵲與處。嘉命不遷,我惟帝女(6)。天子大命,不可稱顧。世民之恩,流渧卉隕(7)。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鑒賞】:
《白云謠》、《穆天子謠》、《西王母吟》是周穆王與西王母在告別飲宴上的賓主酬答之辭。這三首歌謠背后的故事記錄在《穆天子傳》中。據《晉書·束皙傳》說,晉武帝太康二年,河南汲郡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得竹簡數十車,《穆天子傳》與此同時出土問世。里邊記載著周穆王姬滿在位十七年的時候,駕駛著他那著名的“八駿”,從宗周出發,沿渭水東向,渡過黃河來到山西,又北上陰山,再緣河套西南行程三萬五千多里,到達了昆侖山的西王母國,見到了這位西方日落國的領袖西王母。穆王將自己隨行帶來的珪璧和錦緞獻給西王母,西王母也回敬了許多珍寶玉器,雙方十分友好。上述三首歌謠就是在瑤池飲宴中賓主各表心跡,互致問候與勸勉的話,那時在外交活動中是時興以詩代言的。
關于周穆王與西王母的故事,在中國的古籍中多所記載,時間既久遠,情節也動人,確實是中國小說的濫觴。周穆王是成王的曾孫,他繼承了“成康之治”的好局面,成為了盛世的君主。他對外征戰,屢獲大捷,功績卓著;對內實行“贖刑”,聚斂了大量財富。到了晚年,他躊躇滿志,便想巡游四海,搜異獵奇,安撫天下,鞏固他的江山。于是就有“天子東游黃澤”,西游王母國的壯舉。
關于西王母的故事卻充滿了怪誕和神異。說她在黃帝時代就到過中原,朝見時進獻白環玉玦?!痘茨献印酚涊d,帝嚳時,羿從西王母那里討過不死之藥,后來被姮娥偷吃,飛升月府,從此夫妻離異了。堯在位時,曾專請西王母幫助治理洪水;舜即位后,西王母也曾朝拜過,再獻白玉琯?!渡胶=洝氛f她居住在昆侖山中的玉山,那是個寡草木,無鳥獸,多玉石的地方。為《山海經》作注釋的畢沅說:“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這就流于荒誕,周穆王拜見的西王母絕不會是這個樣子。在假托班固寫的《漢武故事》里,她已分明為女性,稱“王母”,有三足青鳥為她覓食。到了《漢武內傳》中,西王母更成了年紀三十左右,容顏絕世的漂亮夫人,三足青鳥也變成了丫環。《神異記》的作者還為她選定了一個配偶,叫做“東王公”。后來關于西王母的傳說越來越荒唐離奇,直到把她編排到天上,成為玉皇大帝的座上客。
因此,我們可說,《穆天子傳》中所寫的姬滿西游會王母,是小說家杜撰的人神相會的故事,就如同楚襄王巫山會神女,曹子建洛水逢宓妃一樣,是神話傳說,不是信史?!栋自浦{》、《穆天子謠》、《西王母吟》自然也是小說家的虛構。但這動人的故事,又配了這委婉的歌謠,卻使天上的神回到人間,成為實實在在的藝術形象,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著讀者的心。
現在讓我們把《穆天子傳》卷三中有關歌謠的文字摘錄如下:
“吉日甲子天子賓于西王母,乃執白圭玄璧以見西王母,獻錦組百純,西王母再拜受之?!?/p>
這是穆王初會西王母時,贈送見面禮品的情形。
“乙丑,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曰”。
這是穆王見到西王母的次日,在瑤池上賜宴西王母的情形。酒宴時,西王母感慨不已,唱出了《白云謠》: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p>
“天子答之曰”,這便是穆王答話,即《穆天子謠》:
“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p>
接下去記了一件事:
“天子遂驅升于弇山,乃紀其跡于弇山之石,而樹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這是說飲宴之后,穆王在西王母陪同下,登上弇山觀賞山川景致。還栽了一棵槐樹,大概“槐”就是“懷”的意思,表示互相懷念永志不忘。弇山,就是崦嵫山,是傳說中太陽落下的地方,西王母國所在。在山石上勒文“西王母之山”,是周天子對西王母之邦的永久封疆。緊接著,西王母再次作歌,便是《西王母吟》:
“徂彼西土,爰居其野?;⒈獮槿?,烏鵲與處。嘉命不遷,我惟帝女。天子大命,不可稱顧。世民之恩,流渧卉隕。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據《太平御覽》記載,這首吟謠無“天子大命”以下四句,而代之以“彼何世民,又將去予!”兩句?!爸行南柘琛币哺臑椤爸行陌肯琛?。《穆天子傳》關于西王母的傳說就到此為止了。后邊記了“丁未,天子飲于溫山”,記敘穆王離開西王母領地繼續他的巡游行程,“北游”,又“東征”,是回來的路了。以上便是這三首歌謠產生的前前后后。
《白云謠》前四句寫景,按觀察的習慣,自上而下,寫了天、云、山、道、川,以巨大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天高地闊的宏偉畫圖,涵容了周都與西王母領土上的遙遠距離?!稜栄拧め尩亍氛f:“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在交通不發達的當時,確實是天涯地角了。地理遙遠,會面困難,這些景語自然都成了情語。最后兩句是由衷的祝愿,祝愿穆王健康長壽,在他有生之年能再到西王母國來作客。那時還沒時興“祝××萬壽無疆”這樣的祝詞,只說“將子無死,尚能復來”,語言直樸,心意真摯,正好表達了兩國之間世代的睦鄰關系,也表達了兩位異性君主之間的美好情誼。歷史上成康昭穆時代,與南荊東鄰不乏征戰,但歷來與西王母國卻只見玉帛,不動干戈。這次周天子親自駕臨,又有那么多的友好表示,西王母自然十分感動,于是在這暫短相會又離別的時候唱出了《白云謠》與后邊的《西王母吟》。
《穆天子謠》是穆王對西王母上邊良好祝愿的回答,說他必須回到東土,等他把周與諸侯國治理好了,百姓們安居樂業,一定再來拜訪她。三年為期,決不食言。雖然話語平靜古直,但穆王對這片土地的眷戀之情卻得到充分的表露。結尾“將復而野”與前首“尚能復來”緊扣,一唱一和,一呼一應,兩情繾綣,十分感人。這在上古歌謠中是不多見的。
《西王母吟》比前兩首文字多一倍,音韻諧暢,感情熱烈,中間轉韻,富于變化,而且“吹笙鼓簧”,是有音樂伴奏的,與前兩首徒歌不同,聽起來十分動人。開頭四句銜接《穆天子謠》的尾句“將復而野”的野,說自己的國土偏遠,天子下榻于此,與禽獸為鄰,居所簡陋。這是主人表示招待不周的欠疚之情。有人將此四句解為西王母自己對所居荒曠的怨憤,與通篇情調不合。中間六句說天子對西王母國的信賴一直沒變,西王母也一定唯周天子獨尊,永無貳心。“我惟帝女”,“帝”是“尊……為帝”的意思,在這里是動詞,“女”即“汝”,因此這句應釋為“尊穆王為帝”,不應該做“我是上帝的女兒”。解“天子大命,不可稱顧。世民之恩,流涕卉隕?!笔菍τ谀峦醯幕輴鄱鞯聼o法贊頌,也無法回報,只有紛紛隕墮的眼淚表達這種感激之情了。最后四句,在笙簧吹奏聲中,西王母的情感達到了頂點,“中心翔翔”,是這種情感的形象渲染,于是對于“又將去予”的穆王,西王母只好向他離去的東土天空翹首遙望,以寄寓無限的愁悵了?!拔┨熘迸c上兩首的“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比及三年,將復而野”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統一于一個主題,一種感情氛圍之中,成為一曲敘事抒情的組詩。
《西王母吟》寫心理活動比較委婉曲折。盡管也是使用直陳的手法,但西王母的忠愛摯忱,殷切纏綿比起同是西王母吟唱的《白云謠》要細膩深沉多了。離別的時刻越近,那惜別的情感就越是難以抑制,也因此吟唱到結尾,高潮也就到來了,使讀者心旌搖曳,追隨西王母的目光一起仰視東方,不免熱淚盈眶。這是上古歌謠中不可多得的心理描寫。比較起來,《穆天子謠》就顯得平靜莊重得多,儼然是男性君王的口吻,西王母的吟唱就多一層嫵媚和憂怨,使二者形成了剛柔對舉的不同風格。
《西王母吟》在用韻上也是比較講究的。前八句一韻,中間兩句一韻,后四句又一韻,換韻后情緒昂奮,由原來的“土、處、女”過渡到“翔、望”,使音響上做到先抑后揚,與通篇思想諧調一致,賦予了歌謠形式美,讀起來抑揚流暢,充分抒發了人情與詩情。
《白云謠》三首,句子都是整齊的四言,詞語的使用上都與《詩經》相似,產生時代當在西周,所以它們應當是《詩經》的逸詩,不知為什么未能入選。
上一篇:《甫田》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白華》原文與鑒賞